先给昨晚UST崩盘事件补一个后续吧。
UST和美元的汇率最低到过0.2,之后触底反弹,一度涨到0.8,之后回落目前在0.6附近。韩国团队围绕UST苦心建设了一整套公链生态,自然不愿意轻易放弃,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超发LUNA,用这部分LUNA去兑换和烧毁市场上过剩的UST,以挽回汇率。但LUNA就被砸的很难看,已经从80跌到2毛钱了。
其实就是保一个,弃一个。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UST不恢复挂钩LUNA也是必死无疑,等到UST勾回去了,没准LUNA到时候也有机会捞上来。
这件事确实影响深远,不仅给整个币圈形成了恐慌,也惊动了华尔街,多家投资机构纷纷主动澄清自己未涉及UST投资。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也强调稳定币正在带来金融风险,呼吁国会授权进行监管。
稳定币有3类,风险从低到高:一类是大机构背书发行,他们声称背后有美元1:1储备,风险就是它们撒谎骗人。第二类是超额抵押,就是你存130美元价值的资产,我发行给你100美元,这种平时还好,一旦遇到急跌,就会引发连环清算,有风险但可控。第三类是算法稳定币,也就是这次出事的UST,是风险最高的一种。
因为在我看来,人性(尤其是群体)随机性太大,算法是锚不住的。
……
最近的A股的节奏比较独立,在昨天欧美普遍下跌的情况下,竟然顽强的守住了阵地,没有又滚回3000点以下的烂坑。
由于美元走强,对人民币的汇率一路攀升至6.81(离岸,最新),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外资撤出的压力,比如北向资金的统计,最近一个月几乎持平,而历史上的绝大多数月份里北向资金都是大幅净流入,是做多A股的重要力量。(累计1.6万亿)
那么最近是谁在抗住A股呢?主要还是上半年的超跌板块,半导体贡献最大,新能源次之,然后就是医疗医药,全是2022年的难兄难弟。从K线上看即便没有利好刺激,它们也该有一波技术反弹。(贴的是科创板走势)
最近后台问的比较多的是银行板块,因为和大盘的持续反弹相反,中证银行指数最近连续下跌了半个月。很多银行股东上半年大家亏钱的时候他们稳中有赚,但最近一段时间的持股体验感觉极其糟糕。
如果从逻辑上解释的话,就是中国经济现在受疫情冲击严重,国家除了货币宽松外,还会想尽办法引导贷款利率下行,这势必会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中国经济越困难,市场对下半年银行的业绩就越看衰,没办法,银行业在中国并非纯市场化的。
于是招商银行跌到了6pe,兴业银行跌到了4pe之下,你要问我这算不算低估,问一百遍我也都会说绝对低估了,但要不要抄底加仓,对不起我告辞了。
A股最流氓的地方就是估值没有确定性,10倍说低估,7倍说低估,5倍说低估,回头它真的能给你跌到3倍。像农业银行、工商银行这些股,每年分红率都不低,但分了那么多年,股价一复权几乎没怎么涨。
今天在股票论坛上看到有一个持有农业银行8年的老股民,他说自己年化收益有14%:
我假设他说的全部都是真实的,但大家注意两个细节,第一他是2014年进场的,那是牛市启动前一年,那个时候上证指数再2000-2500区间震荡。第二点就是他的14%收益里,有10%是靠自己每年做T的差价,其余的4%里有一半是打新收益。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低位进场,如果不做T,如果不靠打新增益,只靠持股吃利息,这8年几乎就是在喝西北风,这就是银行股东要面对的现实。很多人都想过买足够多的银行股,然后每年分红被动收入养活全家,自己躺平。
我想说你特么洗洗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