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称得上是史上昂贵的一只“鸡”
2014年4月8日,苏富比公司上拍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经过激烈角逐,终于被上海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人民币天价拍走。这杯子是大明成化皇帝的御用之物。但是,它的器型不过鸡蛋大小,纹饰既不是云龙山海,也不是百鸟朝凤……明宪宗成化帝朱见深,一出世就由宫女万氏伺候,用现在的话说,万氏就是朱见深的奶妈兼保姆。由于万氏百般呵护,疼爱有加,朱见深将他的安全感完全寄托在万氏身上。两人虽然年龄悬殊,但因从小接触,形影不离,相互依赖,由此产生了一段亦妻亦姐亦母、惊世骇俗的复杂感情。成化帝宠万贵妃,而万贵妃也十分喜欢瓷器。为博万贵妃欢心,成化帝下令在景德镇御窑烧造了许多小巧玲珑的瓷器。据说成化帝是看到了宋代的画作《子母鸡图》而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在这幅画中,母鸡带着几只小鸡欢快地觅食,让成化帝产生了共鸣:万贵妃也是这样一直陪伴照顾着他。于是,他决定以此为参照,再结合自己的创作,烧制成斗彩鸡缸杯。比较巧的是,成化元年是鸡年,而且“鸡”与“吉”同音。因此,成化帝非常喜欢鸡缸杯。它不仅仅是一件文物,它还寄托了成化帝对万贵妃的真心情意。斗彩,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彩色瓷器装饰工艺。清中期瓷器专著《南窑笔记》提及斗彩的制作:“关于坯上用青料画花鸟半体,复入彩料,凑其全体,名曰斗彩。”预制釉下青花,入1300℃高温窑烧制成器,再施矿物颜料填彩,复入800℃低温窑烘烤。经过两次烧制,瓷器釉色绚烂夺目,鲜艳老辣。由于成化官窑对胎釉原料的选择与控制十分严格,因而它精巧秀丽的体型,薄如蝉翼的胎体,润如凝脂的质地及清新淡雅的色调,在明清彩瓷中独树一帜。成化斗彩瓷在外流散的数量非常少。大部分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大约250余件,40多个品种。鸡群栩栩如生,兰草牡丹自然清新,富有浓厚的田园气息,寓意吉祥。鸡缸杯器形别致,只手可握,但“缸”的形状又颇为大气。型小而气大,颇具几分霸气洒脱,器型贴合口唇触感。鸡缸杯有多贵重?万历《神宗实录》中曾写道:“神宗时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鸡缸杯一对,价值十万。”由于鸡缸杯的名贵,引来仿制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各代无不仿烧。作为成化斗彩的一流精品,鸡缸杯上品朝奉宫廷,次品则被销毁,流向社会的更是少之又少,千金难求。历经历史沧桑,现如今为人所知的的成化鸡缸杯仅有17个,其中只有4个允许在市面上流通,另外13只在博物馆,可见其珍贵程度。如今,鸡缸杯不只是财富,更是值得传承的精巧艺术品。现如今,为保护中华陶瓷文化遗产,传承明官窑古法技艺,由景德镇御器研究院出品,故宫特邀古陶瓷修复专家、当代督陶官——阳士琦大师匠心巨制了《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茶礼。不信你看:鸡”与“吉”同音,代表了兴旺之意;“花”则代表花开富贵,寓意喜庆。诸多美好寓意集于一身,然后是做工,由故宫特邀古陶瓷修复专家、当代督陶官——阳士琦大师亲自操刀。精选景德镇上等高白泥,按照明代成化宫廷御用制瓷技法创作。此茶礼以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原型,同工、同料、同技,耗费1年时间,经历万次试验,再现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之神韵。瓷为景德镇青花瓷,是景德镇的四大传统名瓷之一,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它用氧化钴料在坯胎上描绘纹样,施釉后高温一次烧成。它蓝白相映,怡然成趣,晶莹明快,美观隽久。整个鸡缸杯造型珍珑奇秀,胎质细润晶莹,色调柔和宁静,绘画淡雅幽婉。阳士琦大师先按鸡缸杯原型比例设计花纸图案,将设计好的画面印刷到花纸上;烧造过程中火候和色彩的把握很难拿捏,即使景德镇官窑成品率也只有5:1。但正因为此,每一只鸡缸杯的品质都达到了“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形成斗彩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姹紫嫣红、交相辉映。精致至美之瓷 ,传承明瓷之精髓,执杯于手,享帝王之尊。由于工艺繁杂,因此《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茶礼数量有限。每套《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茶礼含有一张收藏证书,为收藏保驾护航。藏于家中,倍添雅趣,除平时使用外,赠送他人,高端大气,凸显品味。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