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把女儿养得自私又叛逆后,我猛然醒悟:最愚蠢的教育,就是“过度尊重”孩子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暖爸老白

来源: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 fumuxue199)

长期坚持,就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01


上初中后,进入青春期的女儿,越来越难沟通了。


小时候懂事贴心的乖女儿,变成了一个叛逆不讲理的“刺儿头”。


我自认不是一个专制霸道的妈妈,一直很尊重孩子的意愿,凡事跟她有商有量。


不管是穿衣风格,饮食习惯,吃还是兴趣班、辅导班的选择,我都会把女儿当成一个成年人来对待,听取她的想法。


但这样开明、平等的教育方式,并没有换来女儿的珍惜、体谅。


相反,她变得得寸进尺,一点不称心就闹情绪,发脾气。


早在一年多前,我就注意到女儿的这种倾向。


她放学后拖拉磨蹭,迟迟不写作业,我催促她抓紧时间,好早点睡觉。


她却理直气壮地反驳我:你为什么不能尊重我的想法?我有自己的时间安排!


我只好作罢,不再干涉。


但结果就是,她磨蹭到八点才开始写,到了深夜还写不完,又困又累,开始发脾气。


她文科成绩不错,但数学落后,在跟她商量后,我给她报了寒假集训的补习班。


费用都交了,马上就要报到,可女儿却临时改了主意,死活不肯去。


她极力辩解,说自己在家也会好好学,遇到不会的题就上网学,总能学会的。


我很不高兴,训斥她想一出是一出,定好的事就不要改。


女儿却哭着控诉,说我控制她,不考虑她的感受,非要逼她。


弄到最后,到底没拗过她,只好退掉。


图片


原本以为,女儿的叛逆情绪,会随着时间慢慢减轻。但如今,已经到了让我愤怒而失控的地步。


我越不让她做什么,她非要做,故意跟我对着干。


期末考试前的周末,她提出要去泡温泉。


因为正值寒冬,我担心冷热交替容易感冒,影响复习和考试,就没同意,告诉寒假再带她去。


不料,女儿大发脾气,又哭又闹。


不管我是好言安慰,还是提出其他的补偿方案,她都不买账,一个劲的控诉我专断,不顾及她的心情。


最后,还上升了高度,指责我不是个负责任的好妈妈,控制欲强。


一个个难听的词,莫名其妙的抱怨,把我也惹恼了。我第一次跟女儿发了那么大的火:

是不是平时跟你好说好商量,你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


蹬鼻子上脸,就是欠骂!嫌我这个妈不好,你去找别人当妈!


你看看就你这个熊德性,谁能容忍的了你!一身臭毛病!

女儿被我骂哭,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一天都没出来。


周一送她上学,她拉拉着脸,对我的关心和询问冷脸相对。


到了校门口,我叮嘱的话还没说完,女儿就迫不及待地拉开车门跑下车,随后狠狠关上了车门。


看着她飞速逃离的背影,那一刻,我既郁闷又心痛!


为了缓和她的情绪,不影响学习,我放下尊严,忍气吞声地讨好她,跟她示好。


可她呢?仅仅因为一件事没顺她的意,就跟我甩脸子,指责我不是个好妈妈!


我是妈妈,可我也是人,也有情绪。我把自尊心都扔到了脚下,孩子却丝毫不领情!


这些年,我都尽量满足女儿的心愿,尊重她的想法,却把女儿养成这副任性、叛逆、没分寸的熊样!


图片


02


后来我才慢慢意识到,问题的根源就出在——我“太过尊重”女儿了!


原来,凡事征求孩子的意见,不是真正的尊重!


这种放任的“过度尊重”,就像一个甜蜜的陷阱,只会“喂养”孩子的任性和自大,让他们缺乏界限感,不断踩踏父母的底线。


首先,会让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一味朝父母提要求,讨价还价。


把自己的情绪和意愿,凌驾于父母之上。


其次,也会让父母丧失权威,被孩子拉到同等的决策地位上,理所应当的反驳、对抗。


长此以往,孩子会拥有一种“错觉”,获得他不应该具备的掌控感。


他们会把自己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不愿意接受父母合理的建议和批评。


没有家长能永远尊重孩子的想法,次次满足要求。


因为父母期待孩子做正确的事,自律努力,这和孩子想要放松享受的心理天然相悖。


一旦没能满足,没做到跟孩子“商量”,孩子就会生出埋怨,认为家长不尊重自己。


这种失去决策权的感觉,会让他感到强烈不满,采用冷战、逃避、消极厌学等方式,来表达愤怒,进行对抗。


过去,我以为尊重孩子,就是事事跟她商量,尽量按照她的心愿去推进。


女儿不想上辅导班,我妥协了,觉得她不想就算了。


女儿有时不愿意写假期作业,我也不勉强,认为逼也不能让她主动学。


就是这样一步步的妥协,“尊重”,好商量,把女儿纵容成了自我又叛逆的熊样。


真正的尊重,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更不是毫无底线的满足。


而是要在清晰界限内进行平等对话,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去合理引导。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尊重孩子,倾听他们的想法,是合理的。


但作为家长和成年人,更要把握好尊重的尺度,让孩子了解清晰的界限。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被尊重的氛围里,学会自我负责,锻炼出真正的自由和自律,具体可以看看下面的3个关键点!


图片


03


1. 我们需要尊重孩子,但要建立在合理的范围内


没有人不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孩子也不例外。


这意味着自己的要求能得到满足,自己的诉求有人听。


但尊重不等于没有规则,更不等于无条件的宽容和后退。


想要让孩子真正从中获益,家长要将这份尊重,限制在合理的秩序内。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可以争取的,什么是自己不应该做的。


这样,孩子才能真正享受到尊重的价值,享受自由但不越界。


否则,来自家长的过度尊重,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认知错觉,认为只要自己的想法别人没同意,不采纳,就是不尊重他。


这样的心态一旦形成,孩子将很难感受到快乐和满足,相反,会遭受很多虚假的挫败。


因为走出家门,进入学校和社会,没有人会凡事跟你商量,征求你的意见。


这种前后的落差,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痛苦,陷入到情志的低落中。


所以,尊重孩子,并不等于事事都要尊重孩子的意见。


这需要父母分清,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自己的事。


比如,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按时上学,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是父母的责任。


这些方面,即使孩子不情愿,父母也要坚持。


但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比如学习的顺序,想要独立的空间,具体的学习节奏,家长就要给予尊重。


可以科学引导,提供支持,但不能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


这种区分,会让孩子逐渐区分清什么是自己可以做主的事,什么不该去讨价还价。


图片


2. 父母要有底线思维,树立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引导他们做正确的事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容易被现在的孩子反向“PUA”——


你不接纳我的行为,不考虑我的心情,就是专制、控制的家长;别人家的家长如何如何,你为什么要这么强势......


被自己的孩子这样说,家长们的内心难免受到影响,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管的太过了。


可尊重孩子,他们又会突破底线,不认真完成作业,请假不上学,沉迷手机。


所以,对于不合理的行为,家长们不需要尊重孩子,更不要听他们的争辩。


只要用父母的权威,去拒绝孩子的“尝试”。


孩子被催了三四次,还是抱着手机不放,那就直接没收,告诉下次这样,没收时间更长。


孩子写作业拖拉不认真,熬夜又闹脾气,那到了规定的时间就关灯,不允许再写,让孩子带着没完成的作业上学。


通过这样斩钉截铁的底线,倒逼孩子建立行为上的边界感。


有天女儿说自己牙疼,我请了假,带她去医院。临到出门,她又不想去了,说牙没那么疼。


我没有纵容她,“尊重”她的出尔反尔。


而是告诉她,今天妈妈特意请了假要带你去,跟医生也预约了,如果你不去,会浪费我的时间,也影响医生的安排,所以你必须去。


可能是我的严肃和认真震慑了女儿,她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跟我出了门。


检查完,她反而没跟我闹情绪,而是高高兴兴的央求我带她去吃披萨。


可见,家长坚守底线,并不会“得罪”孩子。


相反,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树立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感,又能约束孩子放纵的行为,让孩子越来越有责任心,知道什么时候不能任性。


长期坚持,就是引导孩子做正确的事。


图片


3. 愿意接纳孩子的情绪,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是真正的尊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不成熟的想法、失控的情绪、任性的行为,都很正常。


但关键在于,家长如何对待,如何引导。


情绪不能被长久压抑,只有被看见、被接纳,才会在理解和包容中慢慢消散。


女儿再出现负面情绪,跟我发脾气时,我不再一味满足她的需求,喂养她的胃口。


而是专注、用心的聆听她的抱怨,不加评判,让她把情绪宣泄出来。


注意力放在她身上之后,女儿感受到了被重视,她开始碎碎念,敞开内心。


从对我的不满,到对上学的厌烦,再到自己喜欢的明星。


慢慢又说了很多心里话,说其实知道自己有时候很过分,我的包容她都记在心里,但有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得寸进尺。


我只是微笑着听,不趁机教育,不下评价。


她告诉我,其实很多时候,她也知道有些话不该说,有些事自己过分了,但我的“尊重”,让她觉得可以不断试探,去为自己争取更大的自由。


她跟我道歉,保证以后不再任性,会听我的话。


我明白,是我无条件的倾听、接纳女儿的情绪,给足了她安全感,也让她感受到了真正的尊重。


亲子之间的界限感建立了,但关系又空前的融洽亲密。


从那之后,女儿也真的做到了。


在我的改变和引导下,她越来越理性,懂事,主动承担责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图片


我也想跟各位家长们说,尊重孩子没有错,但一定注意,千万不要陷入“尊重陷阱”,以“尊重孩子”之名,却行“放纵孩子”之实!


只有把握好尊重的尺度,孩子才能在有规则的范围里,体会到真正的自由,也学会真正的自律。


养男孩费力,养女孩费心

科学证实:女孩就是难养!
她们心思敏感、容易内耗、喜欢自我攻击
如何帮女孩应对这些成长危机和挑战?
怎么养育才能让她们自信、强大、松弛
......
如果你家也有女儿,洞见君向您诚意推荐
《情绪稳定的妈妈,自信松弛的女孩》
它是最懂中国女孩妈妈的一本书
由洞见旗下女儿派主编呀呀妈所著
结合女孩的普遍心理规律和成长规律
带你走进女孩的内心世界
手把手教你成为情绪稳定的妈妈
养育自信松弛的女孩

 👇点击下方卡片,立即抢购

阅读这本书,一起做个不累的女孩妈妈!

图片


图片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