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真正有大智之人,只有神交,没有社交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jinian

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云湾朗读音频
图片

早年间,我在北京的一家报社工作。


那时,单位年轻人多,常约着下班后一起团建。


只有我每次都会拒绝邀约,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读书写作。


别人都说我不合群,我也只是一笑了之。


直到熬过了漫长的沉淀期后,我写的文章终于开始崭露锋芒。


没过两年,我便成了单位最年轻的副主编。


而当初那些整日忙着聚会的人,依旧还待在原岗位。


作家寇士奇说过:强大的人,往往都很少有社交生活。


他们不是没有社交能力,而是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只有神交,没有社交。


01


刷到过一个短片,看完后不禁陷入沉默。


导演安排了一场实验,参加实验的人通讯录里,都有上千好友。


但当他们把那些点赞之交、需要应酬的客户都删掉后,却都只剩下两三人。


很多时候,你参加的社交,其实都没有意义。


正如梭罗所说:多数情况下,我们去到人群中时,比自己待在屋子里更加孤独。


所谓的社交场,不过就是面具一戴,酒杯一碰,却根本触及不到真心。


你吹捧我两句,我巴结你两下。


散场以后,谁都不记得谁,恍若做了一场梦。


到最后,你没有产生任何价值,只是白白消耗了自己。


电视剧《老友记》中,有这样一个片段。


理查德入职后,本想借公司的平台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


可他发现,同事们貌似都很排斥自己。


每次上司都会约几个同事出去抽烟,然后当场做些重大决定。


但理查德自从来了以后,就没有被邀请过。


他以为自己无意中冒犯了同事,所以才会被排挤。


于是他假装自己也经常抽烟,时不时就找同事借个火,这才顺势加入了吸烟小队。


为了融入同事,他还经常约着同事一起参加酒局。


久而久之,他发现自己每天只顾着插科打诨,早就忘了当初的雄心壮志。


到最后,理查德一天到晚都忙着社交,事业上却一事无成。


作家梁军说:


“很多人之所以废掉,就是因为他烂在了底层的生活圈里。”


越是无能者,越喜欢用热闹填补空虚。


猛兽总是独行,牛群才成群结队。


唯有少部分人,敢于特立独行,在清净中感受生命的丰盈。



02


管理学教授赵玉平,曾在《百家讲坛》上谈到“鹤立鸡群”这个词。


赵玉平认为:一只有智慧的鹤,绝对不会选择傲立鸡群。否则,它不是被鸡群逼死,就是被鸡群同化。


作家王开岭也说:人群往往是人的坟墓。


低质量的社交只会透支生命,高质量的独处才能活得自由。


网友@阿华分享过自己的故事。


初进公司时,领导看她业务不熟练,就安排了一个打杂的岗位磨炼她。


可她上班的时候,不是这个同事约她逛街,就是那个同事喊她参加活动。


明明工作不多,却每天都要聚会到大半夜才回家。


领导见她考核次次垫底,怒其不争,就找她谈了次话。


阿华这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社交缠得喘不过气。


自此以后,她拒绝了一切社交活动,下班后就待在家里提升自己。


很快,她就凭借成熟的文字功底,调到了公司总部从事宣发工作,薪水足足翻了三倍。


有没有发现:在人群中,人总是不可避免地成为另一个人。


你会刻意逢迎,讨好别人,最后逐渐丢失自我。


而一个人最好的状态,便是远离人群,完全成为自己的那一刻。


法国画家塞尚56岁那年,才得到世人的认可。


随着他的声名显赫,前来邀约的活动和拜访越来越多。


刚开始,他对此还乐此不疲。


但时间久了,频繁的社交却让他倍感窒息,塞尚越发厌恶这些虚伪复杂的交往。


于是,他在事业巅峰时期告别了繁华的巴黎,一个人回到了故乡生活。


每天,他背着画架走在故乡的路上,享受这独有的静谧。


后来,他将孤独融进生命,创造出了后代印象派的恢宏画卷。


年轻的时候,总是向往高朋满座的日子。


到了真正成熟的年纪,才发现热闹之外才是生活。


人这一生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但能陪你走到人生尽头的,屈指可数。


与其被无关紧要的人和事拉扯精力,不如静下心来独处,享受生活。


只有接纳独处的人,才能看见真实的自己,活成喜欢的模样。



03


作家阿耐,是位十分神秘的作家。


她从不出面采访,也没有参加过任何签售会。


平常和出版编辑交流,也都是在线上沟通。


就连她的微博简介都强调:“不见网友、不接受采访,不面见合作者”。


在她看来,与其在社交场上逢场作戏,不如一个人在家里享受独处的时光。


正是如此,阿耐才得以深度思考,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的优秀作品。


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这世间,喜欢独处的人,并非人缘不好,而是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他们足够清醒,懂得与孤独为伴,才能遇见更好的人生。


居里夫妇刚结婚时,家里只有两把椅子和一张餐桌。


父亲看他们家里太空,打算送一套家具,居里夫人却没有同意,


丈夫就提议:再多加几把椅子吧,这样客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尴尬。


但居里夫人仍旧拒绝,说:“客人来了,闲谈的时间便多了。”


她更想把时间都用在科研上,没有多余的心思去社交。


正是高质量的独处,才让她发现元素钋和镭,两次获得诺贝尔奖。


陈果在《好的孤独》中写道:


“孤独让你与自己对话,内心才是一切的答案。


所有复杂会变得简单,所有空虚会变得充实,所有焦虑会变为平静,所有脆弱会变为强大。”


选择独来独往的人,不是个性孤僻,而是一种强大。


他们不惧旁人眼光,耐得住孤独,也熬得住寂寞。


在独处中不动声色地修炼自己,这样的人注定会与理想中的人生不断靠近。


周国平曾说过独处的三重境界:


第一境界,是惶惶不安,想要逃离;


第二境界,是能够平静地面对孤独,专注做事和思考;


第三境界,便是在独处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把时间用在哪儿,时间的花便会开在哪儿。


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把那些没有意义的人,都请出生命。


当你熬到了没有电话、没有社交时,便是你走向自由的开始。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