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杨绛:层次越高的人,越会让身边人舒服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图片

作者:CC

来源:每晚一卷书(ID: JYXZ89896)

真正的高贵,是心里装着别人。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安东尼朗读音频
图片


2016年5月25日,杨绛先生辞世。


到今年,她已经离开我们有9个年头了。


在她离开的9年里,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怀念她的文学,怀念她的温厚与宽和。


就像周国平所说:


“杨绛先生那种宽和,不是刻意为之的修养,而是历经沧桑后自然流淌的慈悲。”


翻开《杨绛传》你就会看到,杨绛对待世人,一直抱有一种悲悯的情怀。


她懂得换位思考,常常照顾别人的感受;她凡事将心比心,处处为他人排忧解难。


是她的待人处世让我明白: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懂得舒服地待人。


01



《礼记·访记》中说:“君子贵人贱己,先人而后己。”


杨绛一生的所言所行,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1969年,杨绛被下放至河南“五七干校”劳动,那是她人生中最艰难的时期。


但即便处在这样的境遇下,她仍然想的是帮助比她更困难的人。


那时,正值寒冬时节,她发现一位年轻同事衣着单薄,劳动时被冻得瑟瑟发抖。


于是,杨绛便悄悄找来旧布料和棉花,连续几晚在煤油灯下赶制了一件厚棉袄。


当她把棉衣递给那位同事时,怕对方心怀愧疚,还特意说了这么一句:


“我年纪大了,不怕冷,你穿上吧。”


后来据这位同事回忆说:


“那件棉袄针脚细密,比买的还暖和,杨先生的手都冻裂了,却从不说苦。”


在那个自顾不暇的年代,杨绛总是默默帮助身边的人,却从不宣扬自己的善行。


而这样的事情,还不是个例。


2016年,杨绛病重住院,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仍惦记着照顾她的人。


她常对护工说:“明天你早点休息,别累着了。”


甚至在意识模糊时,仍念叨着要把自己的衣物整理好,送给需要的人。


她用一生诠释了:真正高层次的人,眼里装的都是他人,心中藏的都是大爱。


他们对待自己的得与失,往往没那么看重。


但凡自己能给予的,他们会妥帖地给别人;但凡自己能帮的,他们也会用尽全力去帮。


爱因斯坦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


真正层次高的人,心里装的都是别人。


图片


02



人活一世,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历一些苦楚。


层次低的人,看到别人痛苦,还要嬉笑几句,踩上几脚;


而层次高的人,却能苦别人所苦,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替他人考虑。


杨绛晚年时,家里曾雇过一位保姆帮忙。


那位保姆身世很苦,家乡遭了灾,才逃难到城里。


杨绛见其可怜,便以雇佣的名义收留了她。


虽说,两人名义上是雇佣关系,但杨绛却从不以雇主身份自居,还坚持称对方为“郭奶奶”。


在家务上,杨绛也总不愿让对方太劳累,总是说:“你歇会儿,我自己来。”


甚至杨绛90多岁时,仍坚持自己叠被子、整理衣物。


有一次,郭奶奶感冒了,杨绛不仅让她休息,还亲自熬了姜汤端给她。


郭奶奶感动地说:“别的东家都是使唤人,杨先生却总怕麻烦别人。”


杨绛则笑笑:“你照顾我们,我们也该照顾你。”


此外,每逢郭奶奶回乡,杨绛也总会悄悄在她行李里塞钱和粮票,让她回家好周转。


这种体谅他人苦楚,又维护他人尊严的体贴,让郭奶奶感念了杨绛一辈子。


我想起曾经听过的一句话: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扯善良的旗帜,是风光霁月,暗室不欺;


是积德不需人见,善意匡如清流。

真正高层次的人,都有一种向下兼容的能力。


他们能看穿他人的窘迫,却不会居高临下地施舍同情,而是用不动声色的尊重,维护对方的体面。


无论何时何地,他们的心中始终装着他人,与这样的人相处,你会感觉到连绵不绝的暖意。



03



人非圣贤,孰能无错。


真正好修养的人,哪怕别人出了错,也不会随便给他人难堪。


他们深知,每个人都难免有犯错的时候。


别人一时的过错,我们不应该去责备、去生气,而是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杨绛传》中写过几个故事。


在干校劳动时,邻居不慎打翻杨绛辛苦熬制的豆浆,对方惶恐不安。


杨绛立即笑道:“我正嫌这豆浆太浓,这下反倒省得兑水了。”


后来回忆起这件事情,她在书中写道:“保全别人的体面,比纠正错误更重要。”


还有一次,有位青年学者拜访杨绛,由于过度紧张,将茶水洒在了珍贵手稿上。


学者慌乱不已,杨绛一边小心擦拭,一边安慰他说:“茶水能防虫蛀,倒是帮我省了心事。”


随后她又主动询问对方研究方向,临别时还赠送了绝版书籍,并说:“书要留给需要的人才有生命。”


对待自己的丈夫钱钟书,她也是极度包容。


钱钟书不会系鞋带、常打翻墨水、出门就迷路。


换成旁人,或许早就不耐烦了,但杨绛却不仅不恼,还觉得这些笨拙中透着可爱。


钱钟书打翻墨水时,她说:不要紧,我会洗。


钱钟书弄坏台灯,她说:不要紧,我能修。


杨绛的温和,让一向毒舌的钱钟书,都对她赞不绝口,甚至在书中写下:


“杨绛女士的温煦智慧,常能化解我笔下的尖刻。”


常言道:“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越是层次高的人,内心越是悲悯,越会温柔地对待身边的所有人和物。


就算他人有错的时候,他们也不会站在高处指点对错。


而是会在别人犯错时,依然给予尊重。


因为他们知道:在这世间,保全对方的尊严,比争一个是非曲直更有意义。

杨绛曾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活着的每一天,总要温和地对待。”


杨绛用一生践行了:真正的高贵,是心里装着别人。


而我们若能对周围的一切怀有怜悯之心,真正理解他人之苦。


那么即便身处底层,我们的灵魂也会变得贵不可言。


点个推荐,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