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的最快方式:多巴胺戒断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3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所以一空下来,他们不是抽烟,就是喝酒,或者去各种社交场所缓解压力。结果很长一段时间,高管们都出现了记忆衰退和注意力涣散的症状。每次开会开到一半,他们就开始走神;看材料也是看了几行,就耐不住性子。“快节奏的娱乐方式会刺激多巴胺加速分泌,让你持续感到精神上的愉悦。可一旦离开这些带来快感的东西,你就会极度不适应,进而感到焦虑和空虚。”短剧布景粗糙,演员演技尴尬,角色对白更是老套到不行。我忍不住凑了上去,想搞明白这样粗制滥造的视频,怎么会有人看得津津有味。直到亲戚喊我们吃晚饭,我仍抓着发烫的手机意犹未尽。每段情节的设置,都是对爽点的精准拿捏,不仅让你分分钟入戏,而且环环相扣,一看就停不下来。种类繁多的手游,不用安装注册,点击就能玩,几秒钟给你爆个装备,几分钟让你升一次级;脑洞大开的网文,一章一个反转,三章一个大高潮,而且动辄几百万字的篇幅,足够你从早刷到晚;还有算法根据你喜好推送的热销商品,平台根据你兴趣推送的热搜八卦。有谁觉得自己肯定不会上瘾,互联网就有一百种方式让谁欲罢不能。一个寝室的室友,很少有看同一部纪录片或是同一本名著的。却经常有追同一部网剧,玩同一款游戏的。只因纪录片和名著需要时刻思考,而且一旦缺乏专业知识,就很可能看不进去。相比于此,游戏和网剧没有任何门槛,谁都可以乐在其中。“世界上如果存在控制所有人的代码,那一定就是多巴胺的代码。只要让你的大脑持续收获快感,我们就能用极小的代价,让你去做特定的事。”娱乐至死的时代,很多人早已堕入多巴胺的陷阱,只是自己仍浑然不知。知名游戏工作室UE,曾以每年12万美元的高薪,聘请游戏体验师。工作室提供配置顶尖的电脑,舒适的环境,还有美味的工作餐。知乎上有人提问:为何不直接让内部员工玩,还能省下一大笔钱?“游戏设计者的目的,是让玩的人上瘾,而不是自己。”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严格控制子女使用iPhone和iPad的频率;扎克伯格的女儿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被允许申请脸书的账号;知名网文作家@流浪的蛤蟆,对网文的阅读只占到他总阅读量的5%。而普通人一旦接触,就很容易沉迷于此,变得安于现状,懒于思考。女生的桌上堆满了辅导书,笔记本电脑里则是播放着课程讲解视频。但她总是稍微学一会儿,就拿起身旁的手机,一看就是好几分钟。有时我经过她身边,发现她不是在逛朋友圈,就是在给微博明星点赞。结果女生嗫嚅了半天,最后表示自己没怎么复习,索性就没去参加考试。董宇辉曾说:“高级的快乐会给你设置重重障碍,但低级的快乐却会直接给你想要的。”玩手机、刷短剧、暴饮暴食的快乐触手可及,却都已暗中标注了价格。走两步路就气喘吁吁,看半小时的书就烦躁无聊,工作起来度日如年。臃肿的身材、涣散的注意力,退化萎缩的大脑,都在明目张胆偷走你的野心和不甘。一个人只要沦为多巴胺的奴隶,就注定被平庸的生活绑架一生。如果一早起来,先去做喜欢做的事,比如刷手机、玩游戏,那么整个早上大概率会被荒废。相反,如果先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晨跑、看书,尽管一开始会觉得很难熬,可坚持下来就会感到异常满足,时间似乎也一下子变得充裕起来。让你轻松收获快乐的东西,并非生活的奖赏,而是命运的枷锁。摆脱多巴胺泡沫的裹挟,才能真正改变自己,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作家常先刚开始接触写作时,特意给书房的门配了一把锁。唯一的电子设备,是用来打字的电脑,而且还没有上网功能。不过家人严格按照他的要求,除非他写满一章,否则绝不给他开门。他于是不得不按捺内心的焦躁,倒逼自己把心思放在写作上。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效率有了明显提升。而也正因如此,他只用短短4个月的时间,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畅销书。做不到不玩游戏,就在看书时把手机锁进抽屉里;做不到不上网刷剧,就索性在工作的时候断掉网络。没有人能真正抗拒多巴胺的诱惑,但我们可以给自己创造一个远离低级快乐的环境。当你捱过戒断初期的煎熬,终会品尝到坚持过后的回甘。而多巴胺戒断,就是让一个习惯走下坡的人向高处前行。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