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远离语言攻击性强的人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yangtuo

用离开的方式善待自己。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图片


我上大学的时候,读的中文。


那时中文系有一门写作课,老师特别严厉。


每次交文章之后,他都给我一通批评:


“文章是这个逻辑吗?”


“这个材料是这么用的吗?”


“你会审题吗?”


“你怎么这么蠢?”


每次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都会黯淡一分,惶恐一分。


不是说得不对,而是这些反问的语气真的很难不让人受伤、不让人自我怀疑。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下意识觉得自己菜、垃圾、根本写不出好文章。


我甚至开始抗拒写文,就连想到要上写作课都会惶恐不安。


如今,我早已毕业多年,可每想起那些伤人的话,还是忍不住心头一颤。


那一连串的反问,如一把把匕首插在我的心口上,让我经常陷入自我怀疑。


老话说:舌如剑,唇似枪。


很多时候,语言,比枪剑更伤人。 


那些一出口就是攻击嘲笑、讽刺污蔑的人,总能轻易消耗你、伤害你,让你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01


前两天重温了京剧演员荀慧生的个人传记,忍不住一阵唏嘘。


他是京剧界的“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但鲜有人知道,他曾遭遇舆论风暴,险些被人用语言杀死。


年少学艺期间,他因生得好看,又每日练习女音、踮脚走路,被同龄人挖苦讽刺。


有人骂他下贱货,有人骂他臭戏子,甚至还有人当众嘲笑他,说要娶他回家。


他受不了这些污言秽语,只想一死了之,好在同门师兄及时发现,这才免去一场灾难。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和语言攻击性强的人相处,你真的很难不自卑自耗。



02


看过作家张奇芳的一段经历。


她以前有个很要好的朋友,但后来就渐渐跟对方疏远了。


为什么?忍受不了朋友所谓的“说话直”。


上大学时,张奇芳看中一条喜欢的棉布裙,兴致勃勃发给她问好不好看,结果对方劈头盖脸回了句:


“我说话直,这类衣服,只适合瘦瘦小小的女生穿吧?你离瘦的距离,未免也太大了点。”


毕业时,张奇芳纠结考研还是找工作,其他人都中肯地帮她分析利弊,只有她一脸不屑,讽刺道:


“恕我直言,你们那种专业有必要念研究生吗?又不是理工科,考了也浪费!”


过年回老家,张奇芳和她还有其他同学一起拜访以前的老师。


老师笑眯眯地感谢张奇芳每年春节给自己发祝福短信。


不料朋友听到这句话后又道:“那是,谁也没她会拍马屁呀,不然怎么以前老师那么偏爱她呢。”


每一次聊天、每一次会话,都苦不堪言,都心累不已。


最后,张奇芳实在受不了她所谓的“直言直语”,索性与之断了联系,这才从痛苦中解放了出来。


宗萨仁波切说,“大多数时候,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只是不愿花心思考虑对方的感受而已。”


语言攻击性强的人,最喜欢的,是冷嘲热讽,最难有的,是同理心。


凡事只顾自己爽,丝毫不顾及你的感受,其实就是故意。


这样的人,没必要留着消耗能量,更没有必要请进生命。



03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作家@老杨的猫头鹰,因为我发现他是一个情绪特别稳定的人。


但后来才知道,他也有好情绪一下荡然无存的时候。


那就是遇到了我们常说的“杠精”“喷子”。


老杨曾在微博上发布一篇文章,结果有读者评论他:


“你写的都是什么垃圾文章?”“这种垃圾书谁看得下去啊!我只喜欢尼采写的哲学,还有卡夫卡写的小说。”


“像你写的这种垃圾书,我不屑于看。”“你该多学学尼采的逻辑和卡夫卡的表现主义,少出垃圾书!”


刚开始,老杨还好言回应,可越看到后面越生气。


于是,他绞尽脑汁敲出了一段话准备回击,但在发送之前,他被自己气笑了。


他发现自己这段话毫无逻辑,而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喷子。


最后,老杨说道:对付喷子,最好的策略就是“算了”。


否则你抽一鞭子,他抽一鞭子,糟糕的情绪就会像陀螺一样,永远不会停下来。


而你最终,也会被他们拉到同一层次。


深以为然。


语言攻击性强的人,最会怼你、噎你、挑衅你,把你拉到和自己一个层次。


你认真读书,他非说你读的都是鸡汤;你努力工作,他非说你的努力都是浪费时间。


一旦你不服开始反击,那么你的情绪你的智力就会被其牵着鼻子走,沦为他们的奴隶。


而避免悲剧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接他们的茬。


认输、认怂、认栽,用离开的方式善待自己,才能还自己一片安宁。



04


1999年,余秋雨应电视台邀请,担任《千禧之旅》纪录片的嘉宾主持。


没想到这次“跨界”,竟引来文学界惊涛骇浪般的恶意诽谤。


当时,足足有1800多篇抨击余秋雨的文字,说他“不入流”“沽名钓誉”。


还流传出这样一句话:“21世纪的文人圈有两件事是正确的,一是好好挣钱,二是骂余秋雨。”


面对别人的攻击责难,余秋雨只是淡淡地说了句:“马行千里,不洗泥沙。”


自己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哪有工夫理会这些闲言碎语?


之后《文化苦旅》出版后,余秋雨又遭遇了新一轮波涛汹涌的谩骂。


有人给他的文章挑错,有人批评他“滥情”,还有人说他不尊重文化。


但余秋雨依旧不在意,照常写文章、做自己的事。


很认同一句话:面对那些诽谤你、污蔑你的人,你在意,就输了。


这世上,没有谁能逃过语言攻击。但真正清醒的人,不会理会别人的嘴,只会关注自己的心。


丰盈自己,夯实自己,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最后,想和你分享一个故事。


作家盖伊·川崎,有个非常有意思的习惯。


无论是网络喷子、垃圾邮件发送者还是身边人,只要涉及脏话、狠话等语言攻击性的言论,他都会第一时间拉黑屏蔽、删除远离。


在他看来,语言最能影响一个人。


善言如药,养人心田;恶语如毒,蚀人骨髓。


多去接触那些言语温暖的人,相信我们的生活和生命也终将美好。


点亮小心心,与朋友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