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就算你没读过《百年孤独》,也要好好读读书中这13句话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不有趣灵魂

来源:至书(ID: Gosoul421)  

当你什么都不占有,你才真正富有。

图片


莫言讲过,他第一次看《百年孤独》的时候,就被深深震撼了:原来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后来写《红高粱》,开篇第一句,写来写去,都像马尔克斯。


陈忠实看了,还是有同样的感觉,《白鹿原》的开头,也像马尔克斯。


1965年,马尔克斯辞去高薪的工作,决心闭关创作。


他将全部的积蓄交给妻子,把自己一百多斤的身体关进那个只有几平方米的小书房,苦思冥想,开始创作。


他绝对想不到,这次闭关出来后,他的人生,也因此走上巅峰,他在孤独中创作,穿过名利和死亡,穿过爱情和自由,穿过战争和痛苦,将一切编织进《百年孤独》。


原本计划半年写完的作品,持续了一年多才真正完成,马尔克斯给妻子的生活费,早就捉襟见肘,连房租都交不起,买菜靠赊账,但妻子愣是为马尔克斯挡住了生活的风雨,让他安心创作,从未在他面前抱怨过一句。


等到《百年孤独》终于创作完成,马尔克斯不仅欠下了一笔“巨款”,还连邮寄书稿的邮费都凑不出来。


《百年孤独》出版后,火爆无比,马尔克斯也一举登上作家神坛。


马尔克斯用他那无与伦比的讲故事的天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家族百年的兴衰,让人们看到了死亡的真实、名利的虚妄,也看到了孤独的永恒。


人生,孤独而已。


就算你没读过这本书,书里面这13句话,也能让你稍微领略一下这本书的魅力,真正悟透了,也能让你越活越清醒。


图片

 
01



我们这一辈子,都在追逐一些东西,追逐物质,追逐名利,追逐金钱,紧紧跟在这些东西的后面。


实际上,死神也一直在追逐着我们,只是尚未下定决心给我们致命一击。


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余生最年轻的一天,也可能就是这一生唯一的一天。


布恩迪亚不堪忍受鬼魂的折磨,带着村里的一些小伙伴,翻山越岭来到马孔多,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一切平平静静,直到吉普赛人到来后,布恩迪亚的平静才被打破,他沉迷于吉普赛人带来的新奇玩意,总是疯子一样去尝试,去实验,去冒险。


初次见到老吉普赛人梅尔基亚德斯的时候,两人看起来年纪相仿,可是短短数年,梅尔基亚德斯迅速衰老,疾病和灾难让他越来越接近死亡。


他回味自己的人生,发现死神一直在他身后,只是从未下定决心给他致命一击。


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死神的恩赐。


人在这世上,明天和意外,谁也不知道哪个先到。


只要想明白了这点,人大概对很多东西,就不会那么执着。


我们唯一应该执着的,就是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让每一天都更充实更幸福。


毕竟,每一个不曾灿烂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图片

 
02



人不是活过去,人是活现在和未来。


过去就像一条尾巴,当你回过头使劲咬着这条尾巴的时候,向前之路就会变得困难。


恰如一条蛇,当它回头咬着自己的尾巴的时候,它就成了一个封闭的圆环,它的努力,都会变成在原地打转。


很多人活得痛苦,就是因为他们活在过去,抓住过去的不幸,死死抓住那些痛苦。


可是,再痛苦的过往,也只是过往而已,你去记住,去执着,只不过是延长了这种痛苦而已。


人是活明天,不是活过去。


过去是一抹烟云,不放下,怎自在?


人生短短百年,被过往的经历困住,就是在浪费自己的生命。


可人又是不能没有过去的,人是从过去生长出来的,没有过去,就没有我们,因此,你不妨从过往的经历里,去长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让过去如烟花一般绽放,我们不妨去做那个欣赏的人。

 
03



人是社会性动物。


这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观念。


这种观念要求我们,要和身边的人打好关系,要合群,要懂事。


甚至在某些环境里,特立独行是一种不被允许的行为。


从小到大,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背负着外在的期待,这种期待不断要求着我们,要这样要那样,可是,我们的自我却渴望摆脱期待,去成为真实的自己。


《百年孤独》里还有一句话说:


“他渴望孤独,对这个世界的怨恨咬噬着他的心。世界过于喧闹,喧闹得一个人常常听不见自己的内心。”


奥雷里亚诺第二决定将丽贝卡接回来好生照料,可是她断然拒绝了,她不想再回到那喧嚣的家里,回到那个人群汹涌的大房子。


每当她们路过丽贝卡居住的破败房子,都会讲一个丽贝卡的丑闻,以供取乐。


丽贝卡宁愿孤独。


她只想做自己,再也不想取悦任何人,再也不想讨好任何人,也不想被其他人影响。


在她的世界里,她只是自己,人群的折磨她受够了。


一个人,只有抛开所有外在的影响,才能真正回到自己的内心。


图片

 
04



在长久扬尘,酷热难耐的天气里,小奥雷里亚诺和小阿玛兰妲疯狂的爱着。


他们是亲人,有着血缘关系,可此时此刻的两人,冲破了世俗的偏见,也不管是不是会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


此刻的他们,只想好好爱着,将爱融进血肉里。


他们被爱情、被无可消解的孤独,幽禁在被红蚁疯狂啃食难以入睡的家里。


可他们觉得,他们是唯一幸福的生灵,世界上再没有比他们更幸福的人类了。


他们是如此的深爱着对方。


可曾经那么多时间,他们竟然就这样错过彼此,浪费了那些时间。


没有爱的人生,是一片荒漠。


所谓爱,不应该只是指男女的爱情,还应该给山河,给浪漫,给远方,给梦想,甚至给所有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当我们回首生命,就会发现,那些真正在爱着的日子,是那样的饱满而充实。


人活着,就是为了幸福。


纪德说,我们就是为了幸福才来到这个世间的,所以种子才会发芽。


可是,我们却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去追逐生命里一些其他的东西,浪费时间去悲伤,浪费时间去内耗,浪费时间去争取他人的认可,浪费时间去争夺名利,反而忘了幸福。


到最后才真正明白,其实好多东西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在过着自己喜欢的日子。

 
05



我喜欢虚无这个词,好像一切都归零,一切都会变成窗前的一抹云,轻轻地飘走了。


事实上,我们拼命追求的很多东西,在最后都会被证明,不过虚无而已。


我们拼命想要抓住的一些东西,最后会发现,不过如此罢了。


奥雷里亚诺循着生命的激情,参加革命,成了人们心中的英雄,可到最后,他发现,这一切都毫无意义,不过虚无而已,所以转身投进实验室,一遍一遍重复锻造小金鱼。


有个词语叫向死而生。


事实上,好多事情,若是我们可以去看看结果,去真正看到它对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可能反而能更好地对待他们。


无论我们这辈子拥有多少财富,一日所需不过三餐,卧榻不过三尺。


当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剩下的物质和财富再多,也不过是为他人做嫁衣罢了。


他们或许可以满足人的虚荣,但多余的财富绝对买不来多余的幸福。


真正的幸福,不过是去做些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罢了。


图片

 
06



你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生活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重复?


什么时候上班,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睡觉,都在重复着。


每天做的工作是一样的,每天到了吃饭的时候,都同样为吃什么而烦恼,每天睡觉前,都同样在刷手机。


更可怕的是,我们的脑袋,竟然习惯了这种重复。


恰如罗曼罗兰说的:


“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死了,这个年龄层一消失,就只剩下机械地活着。


人就成了自己的影子,在一天天地重复、一遍遍地模仿从前的自己,从前自己的所说、所想、所做,那些曾经真正有意义的生活。


而此后的生活,只不过是越来越机械、越来越呆板地重复着之前的轨迹。”


人生不该是对往日习惯的重复,不该是画地为牢的自我捆缚。


每一天,都应该当成全新的一天来过,因为这每一天,都是过去的我们所不曾经历过的。

 
074



马尔克斯在写到奥雷里亚诺上校去世的那一天,哭得像个孩子,蜷缩着在妻子的旁边躺下。


妻子不明所以,问他怎么了,他说:奥雷里亚诺上校死了。


妻子哭笑不得。


《百年孤独》里,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传奇。


奥雷里亚诺的人生,最为传奇。


他一生辉煌无比,发动革命后,成了人们眼中的英雄。


他英勇善战,发动了32场起义,功成名就,却也招来许多危险,他躲过14次暗杀、71次伏击和一次死里逃生的枪决。


最后,奥雷里亚诺大权独揽,可是他却在孤独中陷入迷途,他惶惑的内心开始厌倦人们的恭维和掌声。


他感觉自己:“被分裂,被重复,从未感到这般孤独”。


于是,他返回马孔多,醉心炼金。


那种平静简单的日子,反而让他心醉。


一个人,你试图占有什么东西的时候,这个东西也会反过来占有你。


当你什么都不占有,你才真正富有。


图片

 
08



人生而孤独,如同一座孤岛,虽然底下某些东西看似盘根错节,可是孤独无可动摇,因为太多太多的人,都不愿去深究底下到底有什么。


孤独,是生命的底色。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对抗孤独。


《百年孤独》里有句话说:


“他的确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间。”


很多时候,我们确实不愿去“合群”,可是最后,太多的人却因难以忍受孤独而选择妥协。


于是,为了对抗孤独,为了看起来和别人一样,我们努力合群,将真实的自我锁于内心某个角落。


我们努力寻找爱情,寻找灵魂契合者,可是最后发现,当夜深人静,我们依然是孤独的。


因此,如果我们恐惧孤独,就会陷入无穷无尽的追逐之中。


懂得与孤独作伴,与孤独和谐相处,人生才能真正平静,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当然,每个能与孤独作伴的人,都在深耕自己,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可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09



这几年会经常看到人们自我调侃时的一句话,活又活不好,死又不能死。


会这样调侃是,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


他们身上,有太多的责任。


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有责任,即便不是对他人,对我们自己的生命,我们自己也要负责。


有人问孔子死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我理解的是,活都活不好,还谈什么死。


那反过来,怎样又算活好了呢?


孔子就接着说:未知死,焉知生?


我的理解就是,不敬畏死亡,不尊重生命,是不足以谈好好活的。


每个人都会死,就像史铁生说的: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因此,不必想着怎么去死,因为上天早就为我们安排好了死的那一天,我们唯一应该去想的,就是怎么才能活好这一生。


当我们活好了这一生,死亡来临,我们可以坦然无愧地面对死亡。


可以像维特根斯坦那样问心无愧地对世界宣布:告诉他们,我度过了极好的一生。


图片

 
10



有句很喜欢的话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对于我们来说,整个世界都是身外之物,除了我们自己之外,任何其他的东西,我们或许可以短暂地拥有,但绝对不能长久地占据。


他们借由各种机缘来到我们的生命,与我们的缘分结束之后,又悠然自得地离开,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


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却总是因为这些外在事物的得失而痛苦,怕自己失败,怕自己不够富裕。


却忘了,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本就是赤条条的什么也没有,等到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也必然是什么也带不走的。


世界不过是身外之物,我们唯一该珍惜的,唯有自己而已,唯有爱而已。

 
11



有一天半夜,奥雷里亚诺第二在一阵咳嗽中醒来。


他突然明白了,他快要死了。


这个简单且恐怖的醒悟,并没有让他绝望,相反,他更加珍惜余下的时光。


奥雷里亚诺第二更加努力地兜售彩票,原本,他一周一次,可是现在,他一周三次。


他对来来往往的人群吆喝:“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


确实,人生比我们想象的更短,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就走到了生命的终结处。


之前看到一个临终调查说,大多数人在死亡即将来临之时,他们最大的遗憾,竟然是没有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可是他们明白得太晚了,在死亡面前,这一切都来不及了。


这一生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等,等有时间,等有钱,等天气好,等不忙。我们可以等,生命却不会等我们。


别总是等啊等,等到我们想去做的时候,已经没有机会了。


人生比你想象的要短,怎么能不好好珍惜呢?


而珍惜人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快乐而充实地活着,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见自己想见的人。


图片

 
12



世界之初,万物混沌,没有自己的名字。


可人类不甘寂寞,非要给万物编排一个名称,于是,万物就被人类给命名了。


万物有了名字,人类又觉得无聊,非要树立标准,这个是好的,那个是不好的,这个是善的,那个是恶的,这个是美的,那个是丑的。


有了标准,偏见就来了。


人是人自己的偏见,世间所有的偏见,都是人的偏见。


若从万物的角度去看万物,一切都是好,一切都是被允许的。

 
13



奥雷里亚诺上校发动革命后,成了一个传奇。


他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曾经,他憎恨军人,憎恨权力的压迫,他为自由而选择革命,选择发动起义。


可是,当他大权在握,他却变得更他曾经讨厌的那些人一样。


即便是对一直支持他的朋友,他也冷酷无情,朋友告诉他: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


马尔克斯说: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为代价。


确实,任何会让我们失去自我的东西,都是我们应该抗拒的。


因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东西,始终不再别处,而是那个我们拼命守护着的我们的自我。

在《百年孤独》里,一个家族百年的兴衰,几代人的诞生和死亡,还有人人都不可避免的孤独和死亡被写尽。


孤独,是生命的底色,我们孤独,所以要爱情,要事业,要自我实现。


死亡,是生命的结局,因为人都是要死的,所以我们才会更加珍惜。


人就在孤独和死亡的夹缝之中,求生存,求爱情,求意义和价值。


《百年孤独》这本书,每个人都可以从里面读到不同的东西,就看我们有什么样的问题,想要找什么样的答案。


点个吧,余生,愿我们都能在书中,超越时间,超越孤独,与生命和解,同命运共舞。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