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人生建议:多出门,真的可以改命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muye

家是充电桩,不是牢笼。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亚楠朗读音频
图片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失业了,他把自己关在家里,闭门不出。


每天蒙头大睡,醒来之后又陷入焦虑,他就这样反复内耗自己。


我去找他,他整个人蓬头垢面、面色黯淡,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


看他蔫头耷脑的,我忍不住劝他别总宅在家里,该出门走动换换心情了。


人的能量是流动的,当你与外界隔绝时,能量就是停滞的。


只有身体这扇封闭的门被推开,能量流动起来,好运气、新机遇才会顺着裂缝钻进来。


人在不顺时,都应该出去走走,多出门真的可以改命。


01


威尔士大学的研究人员跟踪调查了4000多名长期宅家的人,发现:


这些人不仅心理健康恶化,认知能力也明显下降,而且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长期待在家里,大脑就像没人浇水的花一样,最终只会慢慢枯萎。


《原生家庭的羁绊》这本书中写过一个故事。


李俊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他平时特别宅,除了上班基本不出门。


长期独处,并没有让他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没有让他收获内心的平静。


相反,他经常陷入焦虑和自我怀疑,不明白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为了消磨时间,他养成了刷短视频和玩游戏的习惯。


只要这些娱乐活动一停下,他就感到无比自责,后悔自己浪费了时间,一想起自己的前途就忧心忡忡。


长期不出门,他整个人变得郁郁寡欢,彻底失去了灵性。


看过这样一段话:


废掉一个人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他在家无所事事地待着。人这一生最怕的,不是在外头碰壁,而是在家中闲废。


宅家虽安逸,但那可能是废掉你的温柔陷阱。


待在家里,时间变得模糊,没有了规律的作息,熬夜成了常态,白天昏昏欲睡。


没有新的信息输入,没有与他人思想的碰撞,思维也容易变得僵化。


不要让自己烂在家里,走出去,吸收更多的能量。


当你能量充沛,不仅身体状态会显著提升,心态也会愈发积极。


如此,你的生活、事业、感情、家庭,都会慢慢好起来。



02


生活中,很多人情绪低落的时候,喜欢宅在家里,不想社交,不想说话。


而一个人独自闷在家里,情绪会被放大,很容易胡思乱想,越活越悲观。


心情不好一定不要在家闷着,走出去,哪怕走不了多远,也要走出去。


英国作家米切尔,曾经饱受抑郁症折磨,长达25年的时间里,她一直躲在家里疗愈。


她尝试了各种治疗方式,吃药打针、看心理医生,然而病情都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直到一天,她误打误撞来到离家不到1公里的一个小村庄。


当她闯进那片绿色的世界,呼吸着树木独有的清香,感受着脚底落叶的松软,聆听着鸟儿清脆的鸣叫…


她紧绷的神经松弛了下来,淤积的烦闷也慢慢被稀释殆尽,心思变得澄明起来。


之后,她每天都要来这里走一走。日复一日,她的抑郁症竟然无药自愈。


越是难熬的时候,越不能一个人宅在家里。


一定要走出去,让自己动起来。当你动起来的时候,一切都是向前的。


作家@格格邬有个朋友,北漂多年,经常加班熬夜,颠倒作息。


长年熬夜,加上饮食作息不规律,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各种问题。


这个时候,相恋多年的女友迫于现实的压力,也跟他提了分手。


有半年时间,他除了工作就是躲在家里,一度动过轻生的念头。


直到某天他路过菜市场,进去溜达了一圈。


听着小贩清亮的吆喝声,热闹的讨价还价声,看着新鲜水嫩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他突然觉得心里温暖又亮堂。


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如果你精神状态不太好,要主动走出家门,改变环境。


你可以,走进大自然,去看一次海,看一次日出日落,让身心得到放松。


你可以,去看看街边的风景,感受城市里的人来人往,体验一下人间烟火气。


你还可以,去找朋友聊聊天,去听听别人的思考,别人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之,就是不要宅在家里。


多出去走走,去感受阳光、感受风,去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去发现新的可能。


穿上鞋,走出家门,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种觉醒。


行动起来,别让家门成为困住你的牢笼。



03


听过一句话:人穷的时候,要少在家里,多在外面。


机会不会主动找到你,走出去,不断去碰,你才有可能碰到好机会。


加拿大设计师多夫·查尼成名之前,在老家经营着一家服装店。


为了提升惨淡的销量,他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家里,设计新的服装款式。


然而倾尽心血打造的作品,总是达不到市场预期,生意因此每况愈下。


直到1990年,他在去往南加州的旅途中,看到一种配色艳丽、造型极简的服装风格。


深受启发的他回到家后,推出一款风格类似的服装,很快帮助门店打开了销路。


他从此改变思路,将更多时间用于四处寻访,参考各地的风土人情,接触不同的设计风格。


多年后,引领业界潮流的多夫·查尼,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公司,还被同行誉为“被上帝赐予灵感的设计师”。


稻盛和夫曾说:低谷期,不要烂在家里。


很多人在低谷期容易摆烂,一面抱怨吐槽命运不公,一面躺平选择自我放弃。


这样的人,只能持续萎靡,最终一败涂地。


武汉的一个大学生,想找一份实习工作,简历投出去都石沉大海。


但他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把简历印在衣服上,经常出门溜达。


很快,他就收到了十几家公司的面试邀请,如愿找到了一份实习工作。


试想一下,如果他宅在家里、宿舍,怎么可能得到这个机会呢?



投资人冯仑说过:“整天待在家里的人,永远碰不到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盲盒,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收获什么惊喜。


而打开这个盲盒的一把重要钥匙,就是:多出门。


贵人不会按门铃,机遇不会敲键盘,真正的命运转折点,永远在门外的世界里静静生长。


走出去,突破自己熟悉的环境,才能遇到更多的机遇和好运。

家是充电桩,不是牢笼。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把生活拆解成“30%宅家修复+70%外出碰撞”。


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走出去了,世界就是你的家。


从明天开始,试着把手机锁屏换成这句话:“走出去,世界会主动为你让路。”


点个,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