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有一种高级的认知: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姜榆木

一直对的人,不会一直赢。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佳音朗读音频
图片


企业家刘润在内部培训时,提过这样一个问题。


你在地铁上被别人踩了一脚,对方反而怪你把脚乱放。


谁的错?


所有人想都没想就指出是对方的错。


刘润继续提问,如果当时你正在赶往客户公司,迟到了就可能搞砸几十万的项目。


这时是谁的错?


众人陷入了沉默。


刘润后来在书中写道:


一件事情发生后,当你的损失更大时,一切试图还原事实的努力,都是在让你错上加错。


人生的悲剧,常常是陷入了纠结是非的情绪里。


被人踩了一脚却主动认错,反倒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01


刘润的分享,让我想起自己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我开车去高铁站。


临近路口,旁边一辆车突然抢道,险些撞上我的车。


结果,那辆车的车主反而上来敲我车窗,质问我会不会开车。


这时摆在我面前的有两个选择:


要么下车和对方理论,直到交警过来调取监控,证明自己的清白;


要么承认错误,继续赶往车站,避免错过高铁,耽误整个下午的行程。


于是我立刻摇下车窗道歉,然后趁着红灯转绿,立刻驶离了现场。


哈佛大学心理实验室提过一个“情绪折损公式”:


处理估值1元的纠纷,消耗的情绪价值约等于300元。


算上花费的时间、社交资源和健康成本,平均总体损失更会高达1500元。


查理·芒格曾说:“对方开始不讲道理时,沉默是你最贵的时薪。


年人的世界里,认错不是认怂。


而是拒绝用自己的损失,来给对方的胡搅蛮缠买单。


知乎博主@SilverFox,曾跟父亲一起洗一辆新买的车。


有个路人嘲笑说:“你是怎么想的,这车明显应该买3.0T排量的!”


父亲拍了拍额头,不好意思地说:


“我确实不懂车,以后朋友买车,我可不会让他们再犯同样的错。”


路人得意地走了。


博主也忍不住抱怨父亲,为何买车前不做好功课。


结果父亲告诉他,这款车型最大只有2.0T排量的。


看着困惑的博主,父亲继续解释:


“那个人表现得很懂车,你如果当面说他是错的,他能跟你争一个下午。与其为此浪费时间,不如主动承认是自己不对。”


很多时候,知道自己没错,是一种认知。


然而更高级的认知,是看到自证清白所要承受的损失。


一个成年人应有的成熟,是学会用道歉避免一场本不该开始的纷争。



02


豆瓣上有过一个热门讨论:那些较真的人都付出过哪些代价?


评论区里,网友@执着的海燕提到自己的一次租房经历。


当时公寓的空调出现故障,于是她就更换了外机。


结果此前跟她闹过矛盾的邻居,在业主群里举报她的空调外机噪音超标。


网友气不过,掏钱买了个手持设备,每天测量外机的分贝值,然后把数据发到群里。


然而邻居不是质疑她的设备,就是说她在乱测。


两人从线上争到了线下,后来只要是在楼道碰上,都会大闹一通。


网友原本觉得,虽然这个邻居蛮不讲理,但旁人总归知道谁对谁错。


结果没多久,她和对方都因为扰民,被其他业主联名驱逐。


很赞同这样一句话:


你跟疯子对骂一小时,旁观者只会觉得有两个疯子。


面对一个不讲理的人,你永远不可能通过争论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与其纠结眼前的是非,主动退让才能让自己的损失点到为止。


意大利画家皮诺40岁那年,在朋友的资助下举行了一场个人画展。


此前默默无闻的皮诺,对这次机会极为看重。


展览当天,他特意准备了一段演讲,向参展众人介绍自己的主要作品。


谁知一个衣着邋遢的中年男人突然闯进会场,打断他的演讲,怒斥他的画都是垃圾。


皮诺制止了现场的安保,还将对方请上讲台,语气谦逊道:


“您说得很对,我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还请您能指教一二。”


方才盛气凌人的男人,立刻变得支支吾吾起来。


现场嘉宾这时也看得出来,这人压根没有鉴赏功底,纯粹只是为了捣乱。


中年男人很快就满脸羞愧地离开,而皮诺成功利用这次画展,打响了自己的知名度。


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不去执着小事的对错,才能把握住真正重要的事。


承认错在自己,不仅是为了彰显风度,还因为你的时间比对方的值钱。



03


作家刘烨在《成熟的蜕变》中,写过一段让我印象很深的话:


“20岁时,我因为被多收了12块钱而跟大排档老板大打出手,最后在家里躺了三天。


40岁时,服务员说我还没买单,我赶紧道歉、付钱、走人,多耽搁一秒都算我输。”


年轻时,总觉得这世间谁是谁非,总有说法。


经历的事情多了才明白,谁损失大,谁先认错。


停止在不可理喻的争论中消耗,是对自己最大的负责。


披头士主唱约翰·列侬曾收到一封夹着刀片的信,信里的内容更是将他批得一无是处。


刚刚在业内崭露头角的约翰,第一反应就是起诉这个寄信的人。


经纪人问了他两个问题:


如果你胜诉了,你将得到什么?万一你败诉了,你将损失什么?


两天后,约翰发表了一份道歉声明。


他在声明中说:


“我们对歌迷们的关心不够,让他们不得不用各种办法引起我们的注意,看来披头士以后应该多办一些线下见面会才行。”


事实证明,给约翰寄刀片的人一直有类似的怪癖,后来更是因为骚扰另一位名人而被拘留。


披头士乐队则利用这次道歉声明,举办了好几场人气爆棚的歌迷活动。约翰·列侬的事业,也从此迅速步入正轨。


投资人冯仑有句话:一直对的人,不会一直赢。


指责一切是对方的错,不能挽回已经造成的损失。


只会让原本可控的事态,逐渐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要有法官的是非观,更要有商人的对错观。


懂得在非原则性的事情上低头认错,才能在生活的主战场笑到最后。

很喜欢这么一段话:


“当有人指责你做错了的时候,你应该立马承认错误。因为只要跟对方争,你就是真的错了。”


与其纠结事情的对错,不如着眼自己的得失。


把无所谓的胜利让给无所谓的人,你自会过上对的人生。


点个,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