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中年女人最好的活法,是从孩子身上收回能量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全职做自己,兼职做妈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图片


这几天,跟一个朋友聊天。

 

我发现她三句不离自己的孩子,从挑选学区房,到孩子上什么兴趣班,甚至课堂上的表现,她都很是关注。

 

可当我问起,她跃跃欲试的二级建造师备考得如何?古琴学习得怎么样了?

 

她一下子支支吾吾,仿佛孩子的事才是第一位的事。

 

有趣的事,我朋友不是个例。

 

似乎女人一旦有了孩子,就会把所有的能量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处处为孩子发光发热。

 

但对于这种做法,我不以为然。

 

在我看来,中年女人最好的活法是,让自己发光,顺便照亮孩子。

 


01

 

之前,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妈妈在工作带娃之余备战考研。

 

结果很是喜人,她考出了四百多的高分,成功上岸。

 

可她却在一番痛苦的抉择后,选择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她放不下孩子。

 

“现在正是孩子需要我的时候。”“如果我去上学了,白天没有人帮我看他。”

 

为了孩子,她忍痛牺牲了自己,也放弃了更好的未来。

 

把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感情,都投入到孩子身上,为孩子而活,是很多中年女人的现状。

 

可是,这样的付出,真会有回报吗?

 

我相信很多人都听过不少这样的故事:

 

老母亲毅然辞职陪读孩子,却把孩子逼成抑郁症。

 

妈妈事事以孩子为先,想托举到他更高阶层,可最后孩子沦为普通人。

 

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往往难以得偿所愿。

 

博主@柯迪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她的妈妈。

 

原本有宽敞的大平层可以住,母亲可为了她能上一个好的学校,硬是挤在老破小的学区房内。

 

而且,母亲曾是一位企业高管,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为了照顾她的生活和学习,跳槽到一家小公司。

 

不仅如此,母亲全身心都扑在孩子的学习上。

 

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就将话都说不利索的她送去了英语班。

 

让她有一技之长,又给她报了钢琴班、书法班、舞蹈班,从此她的生活都是在各种培训班穿梭。

 

等上了小学、初中后,又数理化车轮式补课。

 

曾经有人问,学了这么多东西,你快乐吗?柯迪毫不犹豫地回答:不快乐!我被折磨了整整15年。

 

对于步入职场后的打算,她沉默了半晌后表示:“我觉得我现在的能力根本没办法在职场里立足,完全没有信心走入职场。”


爱孩子是做父母的本性,但一味地放弃自我,未必可以换来一个优秀的孩子。


育儿如育花,浇灌过度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你把生活的重心全部向孩子倾斜时,你的人生会失序,孩子的人生也会逐渐失去平衡。



02

 

杂志《人物》曾报道一对母女。

 

妈妈胡永平说:“做母亲,需要付出,但不能牺牲。”

 

她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先是自己,然后才是母亲。

 

她不会因为女儿,就对生活妥协,委曲求全。

 

她对女儿的养育,也很随性:

 

不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的饮食起居。

 

女儿高中毕业要去英国留学,女儿说不用送,她就真的跟朋友去越野了。

 

母女间,没有牺牲和奉献,也没有控制与束缚。

 

但受妈妈的影响,女儿成长得特别独立有主见。

 

女孩表示,是妈妈让她懂得,要敢于追求自己想干的事,不要被世俗束缚。

 

育儿先育己,教人先自教。

 

当一个好妈妈,不代表要完全放弃自己,我们可以在爱孩子的同时,也爱自己。

 

世界上有三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

 

在这三种关系中,真正决定我们生命品质的,是与我们自己的关系。

 

一个人唯有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好与其他人的关系。

 

我们与孩子的关系,也是如此。

 

这几年,papi酱事业红红火火,既在上各种综艺,又在《繁花》里火了一把。

 

如今的她还身兼MCN机构的CEO,旗下签约艺人无数。

 

但比起这些成就,更让我佩服的其实是她的育儿观。

 

因为每次她在抉择“母亲”和“自己”这两个身份时,永远都是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孩子1岁多时,她也曾面临照顾孩子和重返职场的艰难育儿抉择。

 

当时她经营的公司已经估值过亿、走上正轨,她还需要兼顾影视作品的拍摄,每天十分忙碌。

 

再三思索之后,她决定将1岁3个月的孩子送去托班。

 

在她看来,一个女人,先要学会自爱,而后才能有足够的能量教育孩子、滋养孩子。


那些最聪明的中年女人,都会全职做自己,兼职做妈妈。


只有把自己先把人生过明白了,才能帮孩子打通更好的未来,这是经验迁移的结果。

 

想起郑渊洁说的:母亲的含义是影响。


对孩子要有好的影响,第一步就是,我们自己要越来越优秀。



03

 

这几年来,我越来越赞同董卿的一个观点:

 

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是孩子永远的生命范本,没有一种教育力量可以代替母亲“身教”的影响。

 

纪录片《人生第二次》里的黄妹芳,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42岁的黄妹芳,是一名在深圳打拼6年的流水线女工。

 

后来,她决定考取文凭,攒积分落户深圳。

 

高中毕业就外出打工,在不惑之年重新捡起书本,对于黄妹芳来说,这实在是个巨大挑战。

 

她一边自学线上课程,一边认真做好笔记。

 

有时,她还要坐两个小时地铁,去离家很远的教学点参加线下学习。

 

那几年,黄妹芳很少在午夜12点前休息,早上6点又要开始一天的忙碌。

 

就这样,她拿到大专文凭,考取本科,从一线女工做到“线长”。

 

在黄妹芳的榜样带动下,儿子也不再贪玩,全身心投入学习。

 

他会在每天六点半前到校自习,安排好一天的学习任务,从不用大人操心。

 

没有高学历,也没有好的物质生活,平凡妈妈黄妹芳用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智慧的中年女人,懂得活成一束光,照亮孩子前行的方向。

 

很多人有时会奇怪一件事。

 

每当问那些优秀的孩子父母,他们到底怎么教育孩子的?

 

他们总说,我们啥也没管,全靠孩子自己。

 

除了一部分孩子天赋异禀之外,其实有一部分家长刚好做到了一点:教育孩子,不如成长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他们不会把焦点都放在孩子身上,而是会把所有的劲都使在自己身上,给孩子打好样板。


郑渊洁在谈到教育方法时,也说过:闭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


当你走好自己的人生路时,孩子自然也会成长成你期待的样子。


每次坐上飞机,都会看到一个安全提示:

 

如果飞行中发生突发状况,家长要先为自己戴上氧气面罩,然后才是孩子。

 

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只有家长照顾好自己,才有可能照顾到孩子。

  

同样的道理,你顾好自己,才能顾好孩子;你优秀了,孩子也会跟着优秀。


这也是我所理解的真正教育:不是牺牲自己去成全孩子,而是强大自己去托举孩子。


点个吧,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