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人到中年,你的脸,就是你的心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沐然

来源:有书(ID: youshucc)

心,才是容貌的根本。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素年锦时朗读音频
图片


在岁月的长河中,中年宛如一座静谧而深沉的岛屿,承载着过往的风霜与未来的期许。


这个阶段,一个人的外貌不再是基因的馈赠,更是内心世界的深刻映照。


林肯曾说:


“一个人40岁以前的脸是父母决定的,但40岁以后,就应该是由自己决定了。”


诚然,年轻的时候,一张耐看的脸是父母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在青春的赛道上肆意奔跑。


步入中年,生活的种种经历、内心的情绪波澜,都如细腻的画笔,在脸上勾勒出不一样的风景。


人到中年,你的脸,就是你的心。


01


中年,是人生的分水岭。


年轻时候的活力与青春,历经岁月后,逐渐被生活磨平了棱角。


变得圆润而温和,这并不是衰老,而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成熟。


曾几何时,青春的我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怀揣着“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豪迈。


那时的我们洒脱张扬,无畏于前路,浑身都是蓬勃朝气和一往无前的勇毅。


时光荏苒,不经意间,发现额头有几条细小的皱纹,好像生活给予的独特馈赠,刻满一路走来成长的印记。


容颜虽已不再如年少时的张扬,但是我们却有了中年的稳定,这是一种历经磨难却难以被打败的从容。


身边的一个朋友,年轻时多才帅气,工作上也是用尽全力,凭着一股子张扬的劲头很快在公司站稳脚跟。


虽然本身很优秀,却像个多棱角的顽石,人际关系一直不那么舒心。


有一次被同事在背地里诋毁,他完全不顾忌自己的形象,跑到办公室破口就骂:


“这样的事都能做出来,咋这么不要脸呢?”


办公室领导都被他的大嗓门惊住了,连忙来了句:


“这是办公室,你还是领导呢,得注意自身形象。”


他虽然自知不太体面,但还是控制不了自己,听着领导的劝诫,嘴里还在念念有词,自己绝不能够忍受无端的诋毁,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将至中年,再见到他时,不得不感慨中年男人最有魅力。


得体的谈吐,柔和的目光,感觉和他说话都是一种享受。


他不会随意打断你的话,而是耐心的倾听,偶尔微微点头,给你回应与鼓励。


你会感到一种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愉悦,仿佛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种情绪都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你会不自觉的放松下来,尽情地倾诉,而他回应的话也是清澈流畅且温润人心。


后来知道,这几年他一直坚持阅读、健身、修身养性、成长自己。


工作的时候全力以赴,属于自己的时间,就专注于深耕自己,一半努力精进,一半怡然自得。


就像苏轼一首诗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当我们专注自己,享受岁月,不再为已逝青春而黯然神伤,亦不会为未知的明天而忧心忡忡。


中年脸上的每一痕迹,便是我们与岁月握手言和的见证。



02


中年以后,心态是塑造脸庞的无形画笔。


观与悲观,豁达与狭隘,看起来抽象的心态,都会在我们脸上留下清晰的印记。


范仲淹在仕途上多次被贬,中年时也历经起起落落。


庆历新政失败后,他自请外任,从权力中心走向地方,远离朝堂,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兢兢业业。


面对个人理想暂时受挫,他没有自怨自艾,仍以豁然的心态积极理政,并写下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以看出他不计较个人得失,能保持好的心态。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将个人的困境置之度外,展现心系天下的豁达胸怀。


皇祐二年,范仲淹在杭州担任知府,拿出积蓄在家乡苏州购置良田千余亩,本打算作为自家宅院。


后来听说此处风水利于士子读书,便捐出土地创办苏州府学。


对自身生活品质不再有过高的追求,反而以一颗赤诚之心,慷慨解囊,展现出超越常人的豁达胸怀和无私品质,令众人无不赞誉有加。


人至中年,仿佛岁月的磨难将他的内心打磨得温润如玉,不张扬却暗藏无限的力量。


以往的苦痛与不堪,假若以随性与豁达的态度看待,也会铸成从容淡定的心境,让整张脸自然舒展、流露出坚毅与从容。


生活中乐观的人总是面带微笑,仿佛什么事情的发生都是幸运。


而悲观的人,永远看不到希望,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在与它作对,脸上尽是沧桑与落寞。


所以,对待生活,看你以什么样的心态和它共处。


它就像一面镜子,你向它投射什么,它就反射什么。


中年之后,历经沧桑,以往的困苦愁绪便可看做镜花水月,从容豁达的心态会让你的面容更柔和、气质更优雅。



03


中年以后的人生,情绪管理也在我们脸上留下了痕迹。


杨绛先生在晚年依旧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她的脸上永远都是带着淡淡的微笑。


她曾说: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苏轼一家被贬至惠州时,穷困潦倒,简直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他在《与程秀才书》中写到: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耳。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生活条件艰苦,物资极度缺乏,苏轼还能保持平和的心态说“惟有一幸”,真是乐观旷达。


别人被贬有可能忧心忡忡,一蹶不振,苏轼却乐于去左邻右舍串门,在朴实的百姓面前,毫无顾忌表露自己的真性情。


他把陶渊明看做榜样,看做自己精神上最好的朋友,学习陶渊明乐观豁达的心境。


因为他明白,接受现实,再从现实的夹缝中找出让自已喜乐的光,才是最重要的。


反观情绪管理差的人,生活中面对事情会非常浮躁不安,他们脸上带着焦虑,眼神透露着对生活的无助与恐惧。


身边好几位妈妈都是“焦虑脸”,她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大体是这样的:


看孩子在玩儿,就是没认真写作业,赶紧劝说;


考试没考好,就是上课根本没听课,每天无所事事,连忙咨询老师;


孩子一次发挥的很好,就想着是不是抄人家的,找同学问问……


总之,她们总是唉声叹气,满脸怒气怼着身边的人,以为这样的操心和重视能换来好的结果。


殊不知,这样的坏情绪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不仅不利于学习,反而使亲子关系更差。


如若用平和的情绪和孩子沟通,认真倾听,和孩子一起进步,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惊喜。


焦虑,往往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完美的追求。


人至中年,换个角度看待生活,了解生活无非是瑕疵与美好组成的锦缎。


而最重要的,应该是织锦缎的人,乐观积极,自然美好。


人到中年,脸不仅仅是岁月的见证,更是心灵显外的画卷,而这幅画卷上面记录着我们的人生百态与喜怒哀乐。


林清玄曾在《生命的化妆》中写过这样一件事:


一次他询问一位有名气的化妆师:


“什么才是最好的化妆,如何让自己利用化妆来变美?”


这位化妆师却告诉他: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只有改变人的气质,才能真正漂亮。


一个人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要从内里改革。


心,才是容貌的根本。


尤其是人到中年,一张脸写满斑驳,或者写满正气与温和,都在于心。


它像一本文字书,用独特的方式诠释生命的厚重,记录我们从青涩走向成熟。


点个在看,愿我们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这张脸,并在生活的磨砺中精雕细琢,变成我们欣喜的模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