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迷茫时,人的力量从哪里来?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洞见ciyu

做自己的意义塑造师。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韩丹朗读音频

图片


低谷和迷茫,是生活里最不缺乏的两样东西。

 

我们时常与之照面,每年中总有那么几个星期,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陷入低谷,四顾茫然。

 

这时,力量该何处寻呢?

 

年轻时,我会在迷茫里一再沉沦,而现在我会从以下3方面寻求力量,有意识地挣脱。

 

01


目标感

 

读大学时,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到身边人可以划分为两种。

 

一种是很有目标感的人。

 

有的人确定要考研,从进大学那一刻就有计划地去安排学习了。有人决定要考公,大二时就早早开始准备了。

 

心中有追逐的方向,他们鲜少有迷茫期。

 

另外一拨人,得过且过是生活常态,浑浑噩噩是内心状态。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目标的重要性。

 

毕竟一艘没有终点航向的船,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人会迷茫,往往是因为没有方向。

 

当你拥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就不会彷徨无助了。

 

人生只要有远方,脚下就有方向,走的每一步就都有意义。


大家都知道,最近大火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已经冲进世界前五了。

 

饺子导演原本是华西医科大学的一名医学生。

 

大三时,他却决定重拾心中的热爱,自学起三维动画,给自己立下了一个目标:独自创作出一部高品质作品。

 

那时的处境其实很艰难,弃医从影的他受到了很多人的歧视和白眼。

 

有一次,有一位好朋友来家里做客,恨铁不成钢地对他说:你好自为之吧。

 

外界的压力已然沉重,可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才是真正的“拦路虎”。

  

在旁人眼中,一个自学的人想要有出息,几乎等同于痴人说梦。

 

饺子却从未迷惘退缩过。

 

为了精心打磨一部作品,他甘愿三年不工作,在家中潜心创作,哪怕到了依靠父母生活、被他人吐槽乃至唾弃的境地,也毫不动摇。

 

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目标,那就是完成一部优秀作品。


最后的故事结局,大家也看到了,饺子导演名留电影史。


管理学上有一个称呼,叫“意义塑造师”。

 

意思是,一个目标感很强,而且能清晰、生动地向身边的人描绘出来的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意义塑造师。

 

普通员工的你,可以把晋升领导作为自己的目标;行业小白的你,可以把成为资深大咖当作奋斗方向。

 

当生活有了头绪,我们就不会再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里消磨自己。

 

心中有目标,生活有奔头,人生自然有了干劲。

 


02


成就感

 

作家斯蒂芬·盖斯原本只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宅男,身材走形,生活颓废。

 

在他身上,你根本看不到一点精英的影子。

 

他很是彷徨,不知人生的出口在哪里。

 

那到底是什么成就了后来的他呢?

 

有一天,盖斯突发奇想,未来的路还不清晰,那不如从当下的每一件事做好。

 

他先想到一项运动,来改善自己肥胖的体型。

 

但鉴于之前失败的教训,盖斯觉得,每天锻炼30分钟这样的目标,他肯定坚持不了。

 

于是,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目标:每天只做一个俯卧撑。

 

结果他感觉非常不错,又继续做了第二个,第三个。

 

这份成就感,如同甘霖滋润了他干涸的心田。

 

往后一整年的时间里,盖斯很竟然都坚持了下来,并逐渐拥有了自己理想的身材。

 

后来,他把这个方法沿用到写作、阅读方面,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几页书,写50个字。

 

就这样,在成就感的推动下,盖斯日复一日地坚持着,写作能力日益精进。

 

几年后,竟写出了畅销全球的《微习惯》,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

 

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清晰的未来,大部分人抬头四顾茫然。

 

我们与其纠结路走向何方,不如专注于手头的事。


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自我效能感。

 

简而言之,就是完成每一件事的成就感。

 

有了“自我效能感”后,我们就不会再深陷迷茫的泥潭,而是动力十足地干好每一件事。

 

对此,我也是深有感触。

 

其实,写文章这件事,其实是一件很磨人的事情。写着写着,会觉得自己是一台写作机器,觉得自己笔下的文字会索然无味。

 

后来我给自己立了两项规定。

 

一是每一篇文章,要收获点新知,也要写出新知。

 

二是每一篇文章,至少有一个亮点,可以是一个有嚼劲的故事,甚至可以只是一句拍手叫绝的好句。

 

从那以后,我就很少再迷惘,因为我从每一篇文章中都收获了成就感。

 

成就感不在于你做到了多大的事情,而在于你能否坚持做一件小事,直到看到它开花结果。

 

迷茫时,不妨从小事做起,每一步小小的成功,都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它们汇聚成河,终将带你走出困境。

 


03


责任感

 

清华大学高级讲师魏书生说:“一个人的头等大事,就是承担家庭责任。”

 

家人是羁绊,也是能量。

 

大江健三郎的长子出生时因脑部残疾需要终身照顾,妻子也因精神压力濒临崩溃。

 

那段时间,他只想着通过稿费来补贴药费,改善家庭生活,至于作品的反响如何根本没时间考虑,也不会去迷茫自己的未来。

 

他白天在医院陪护儿子,深夜写作维持生计。

 

最终,他创作出《个人的体验》等探讨人性与救赎的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我写作是为了让儿子知道,他的存在让世界变得更有意义。”

 

家,是一个人力量的来源。

 

有责任感的人,只要能撑起整个家庭,顾好妻子,再苦再累都甘之如饴。


他们一旦想到所爱的人,心里有光,眼里有活。

 

作家刘华剑分享过的一个故事。

 

他家住在24楼,因为卧室玻璃裂了,请了个师傅来换玻璃。

 

师傅来了以后,一边非常麻利地把绳子系在腰上,一边让刘华剑帮忙拉绳子。

 

窗外只有半鞋宽的台阶,根本站不了人,师傅整个人吊在窗外,费力地扭着螺丝。

 

刘华剑的心快要提到了嗓子眼,身上直冒冷汗,不断祈祷着这一切快点结束。

 

两个多小时,师傅才完成了所有的作业。

 

等师傅下来,刘华剑问:你在上面不怕吗?

 

师傅回答说:“怕啊,但怕也要做啊,谁不是在为了生活玩命呢?”

 

最后,刘华剑将师傅送出小区,却发现他并没有直接离开,而是跑进小区门口的一家玩具店,买了个红色的兔子,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

 

师傅笑着告诉他:“今天我女儿生日,她两岁了,送个礼物给她。”

 

那一刻,刘华剑内心五味杂陈:


“我看到他脏兮兮的裤子,手上暴起的青筋,胳膊被刮伤的血痕,再看到他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的那个娃娃,突然有种震撼的感动。”

 

一个惦记着家的人,没有时间迷茫,只会卯着劲儿与生活死磕。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迷茫时,我们不如想想身后的父母和爱人。


当有了想守护的人,自然不会迟疑徘徊在路口,而是往前飞奔。

人生路远,各有迷途。


无论在什么阶段里,都会有困顿之时,觉得压力重重,前路漫漫。


但其实迷茫不可怕,可怕是自己画圈为牢,走不出去。


茫然自失时,我们最要紧的是要寻到走下去的力量,努力自我救赎。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