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转运最好的方式:收回心力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杨乐点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ID: readingclub_btfx)

卸下心里的包袱。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周周朗读音频

图片


网上有个热门的话题:为什么上了一天班,没干多少事情还会疲惫不堪?


其中有个回答一针见血:因为心累。


的确,内心的倦怠往往比身体的疲累,更容易消耗一个人的能量。


正如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曾提出“自我损耗”的概念一样:


有时候即使我们什么都没做,但是每一次的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都是在损耗自己的心理能量。


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心力管理。


若是一个人的心力被过度消耗,便会势同残烛,再无力拨开生活的迷雾和荆棘。


唯有管理好自己的心力,才有余力去应对人生路上种种的波澜跌宕。


想要转运最好的方式,就是收回自己的心力。



01



著名商业顾问刘润,曾分享过这么一个案例。


他有位企业家朋友,创业多年,几乎每天都斗志昂扬,从不曾懈怠半分。


可前段时间,这位朋友觉得每天都疲惫不堪,不想去上班了。


起初他以为是累了,于是给自己放了个长假。


可假期结束后,他依然无法恢复干劲,只能强打起精神去上班。


回到公司,看到要处理的文件堆积如山,就不由得心生烦躁;听着下属的工作汇报,没多久便瞌睡连天。


从前,无数的难关都挺过来了;如今,却像是遇到一道无形的坎,怎么都迈不过去,只想放弃。


对于自己的变化,他感到困惑又恐惧,直到向刘润咨询后,才知道自己这是“心力匮乏”了。


微博上有个热门调查“你最近有倦怠感吗?”,引发很多人的共鸣。


有近90%的受访者常感到乏力、无精打采,即使一天什么都没干也觉得很累。


著名心理咨询师崔庆龙指出,这种“倦怠感”背后的原因是心理效能耗竭了。


简单来说,就是心力匮乏了,以至于做事没有干劲。


生活中,我们或许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明明睡眠时间充足,可依然感觉提不起精神,做任何事都没有劲头。


不但自己的注意力无法专注,反而极易被碎片化的信息吸引,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事后,又总为浪费了光阴懊悔不已。


其实这都是源于内心深处缺乏能量,于是身体和大脑纷纷“罢工”,让我们在深度思考面前望而却步,与长期主义渐行渐远。


以至于很多机遇在眼前也白白溜走,最后又陷入焦虑迷茫的泥沼,把生活弄得一片狼藉。


其实生活的大多不如意,并非外界带来的困扰,而是源于心力的匮乏。


就像是一块没了电量的电池,若不及时补给,注定无法继续运行。



02



知名翻译家李继宏曾分享过早年一段艰难的经历。


李继宏大学的专业是社会学,毕业后在上海漂泊多年换了几份工作,可始终都不如意。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接触到翻译书稿,索性便辞职在家,想靠翻译和写作维持生计。


可入行后才发现,做翻译的收入极其微薄,并且委托方经常会拖欠酬劳,以至他过得窘迫不堪,终日为生活发愁。 


让他更加苦闷的是,自己辛苦翻译的作品,竟招来大量的网络恶评。


起初他很生气,试图反驳,可是越回应,谩骂声反而越是铺天盖地。


那段日子,他每天过得焦虑痛苦,似乎所有的心力都被那些糟心的事占据,就连晚上根本无法入眠,人生就像是陷入了绝境。


直到一次跟朋友谈心,他才意识到自己一味的抱怨和焦虑,不但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耗尽自己的能量,让生活再也无法摆脱泥泞。


于是他开始积极地面对眼前的不如意:生活艰难,那就节衣缩食;至于那些外界的声音,就减少在意。


当他把全部的心力都用在作品的打磨上,译出的书籍便越来越受欢迎,他也终于成长为深受读者喜欢的翻译家。


先后翻译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瓦尔登湖》等多部文学作品,荣获多个奖项。


很多时候,困住我们的并非眼前的处境,而是自己严重透支了心力。


在这纷扰的世间,总有人和事,在悄无声息地冲击我们的内心防线。


碎片化的信息无处不在,工作的烦恼如影随形,家庭的琐事如满地的芝麻。


稍不留神,我们的心力就被生活的阴霾损耗殆尽。


一个人的心力能量终究是有限的,被琐碎和烦恼耗费了太多,必然再无力运载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就像晚年的稻盛先生常感叹的那样:人的力量存于内心,管控好心力才是致胜之本。


远离那些消耗我们的人与事,才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当我们不再将身心透支在生活的阴暗面,心力就能汇聚到正向的事物上,人生的美好风景便会接踵而至。



03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


“心理能量是人格的动力,它推动一个人去完成各项心理活动。”


有时候我们无精打采、懒散拖延,其实正是心力不足的警示信号。


不及时调整方向,就会让能量不断空耗;唯有唤醒本自具足的内在力量,不断积蓄好运的势能,才能在人生路上行稳致远。


开启内在力量,不妨试试这3个方法。


1. 清理心理空间


哈佛大学教授穆来纳森在《稀缺》中说,人会陷入贫穷、迷茫和痛苦,是因为我们内在的能量带宽被耗费光了。


这意味着,我们陷入窘困是因为心力被牵扯在太多地方。


不断弹出的消息,突如其来的考验,耿耿于怀的心绪,每天都在一点点地侵蚀我们的心力。 


头顶的一粒灰,落在心里,时间久了,就会积聚成一座山。


终有一天,生活中小小的风吹草动,都能将我们击溃。


想要活得轻松自在,就得时时打扫自己的内心。


逝去的感情别留恋,生活的得失可看淡,对未来的忧虑且放下。


让内心回归到宁静有序的状态,好运才会找上门来。


2. 培养正向思维


陶行知先生说:


“大雨过后,有两种人:一种人抬头看天,看到的是蔚蓝与美丽;一种人低头看地,看到的是淤泥与绝望。”


人生旅途上,没有谁能一帆风顺,不如意事却十之八九。


一味盯着眼前的不顺,就会错过沿途的美好风景,终将失去前行的动力。


若是经常自我鼓励,暗示凡事发生都是有利于自己,那么绝境背后也有契机,所见所遇皆是惊喜。



3. 靠近高能量场域


宇宙之中,万物都有磁场和能量。


很认同那句话:人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找适合自己的能量场。


有些磁场能滋养你,给你充电补给;有些磁场会消耗你,让你身心俱疲。


在这复杂的世界里,要想活得游刃有余,就得多靠近能滋养自己的场域。


去书籍中求知解惑,丰富自己;到大自然吸收天地之气,强身健体;或是与良朋知己并肩而行,同道相益。


为自己的身心不断赋能,拥抱更好的自己,终将会邂逅理想的人生。


04


冯唐在新书《稳赢》中说:“心力越强,赢得越稳。”


成年人的世界永远是一地鸡毛,平静的日子也会风波乍起,守护心力会是每个人毕生要修的功课。


一个人的心力修炼得越强大,就越能稳稳攥住命运的缰绳,朝着自己的目标奋勇前行。


学会卸下心里的包袱,轻装上阵,方可走得更久远;


以积极心态看待问题,眼中有光,才能把前路照亮;


赴高能场域汲取能量,内心充盈,人生才自在惬意。


将心力播种于热爱上,倾注在家庭里,投入到当下有价值的每一刻,心之所向的一切美好,最终都会向你奔赴而来。


点个在看,余生,愿我们都能守好自己的内心能量,用从容自洽的姿态,迎接更好的自己。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

图片

图片

3秒加星标,再也不担心找不到洞见君↓↓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