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恢复孩子灵气的最好方式:牢记三要三不要


图片
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2000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枫子

来源:女儿派(ID: nverpai)

不要把孩子卷成一个做题机器。

♬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主播晏娇朗读音频
图片


最近看了一位父亲分享的一组对比照,很是触动。


一张是女儿小学那会,一次次快乐地奔向他,那时,女儿的眼睛是闪亮的,笑容是灿烂的,对世界是满怀热情的。


图片


另一张则是女儿初中那会,目光已经变得麻木,整个人死气沉沉的,话都懒得说一句,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图片


对比之下,显得尤其扎心。


给人的直觉就是,孩子的灵气消失了。


评论区,很多父母也直言,自己的孩子也是越长大,越沉默,越呆滞,毫无灵性可言。


为什么会这样呢?


教育学上认为,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不仅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性格,也影响孩子的精神世界,决定了孩子的成长轨迹。


良好的环境里,孩子的内在会被滋养,生命力会被焕发。


可环境若相对恶劣,孩子不仅会走许多的弯路,灵气也会一点点被消耗殆尽。


智慧的父母,都懂得做好以下这“三不要,三要”,成为孩子生命能量的加油站,让孩子的灵气得以自由绽放。


01


三不要


一、不要不停地给孩子纠错


前些天去朋友家串门,恰逢她女儿在练葫芦丝:


“错了错了,又没看好指法!”


“唉,怎么回事,音调不对啊!”


“你就是太急了,节奏没把握好!”


期间,女孩每吹一小段,朋友就打断纠错。


几次下来,女孩就像一棵蔫了的白菜,耷拉着脑袋。


这时,朋友还在继续挑剔:


“你看你,每次都这样,才练一下就不想练了,就你这样,能练好才怪!”   


一连串的“纠错+指责”下来,女孩直接把葫芦丝摔地上,说再也不练了。


类似的场景,相信很多家庭都有,比如:


孩子吃饭不小心弄脏衣服、水杯放错地方、门没关好、默写错一个字……父母都要揪着不放,喋喋不休、可着劲地挑剔。


作为父母,我们固然能理解那份希望孩子变得更好的心情。


然而,孩子之所以是孩子,就是因为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视角去看世界。


父母不停的用一个个“标准答案”纠正孩子时,他们接收到的只有父母的不满和否定:你不好,你不行。


当一个孩子身上的自尊和自信逐渐被摧毁,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便会把孩子那股灵气全给挤占走。


二、不要拿孩子做情绪垃圾桶


教育博士钱志亮在小学任教时,观察到班上有个女孩,不同于同龄人的无忧无虑,她脸上总是心事重重的。


下课了也不和同学一起玩,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


有天放学,其他人都走了,钱志亮看到女孩一个人在教室,便去询问原因。


这才得知,女孩不想回家,是不想和妈妈待在一起。


因为她一回家,妈妈不是骂她,就是骂爸爸,要不就在她面前唉声叹气,说自己很累、家里没钱......


可怜女孩小小年纪,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精力去察言观色,去讨好、宽慰妈妈,自己内心的苦闷却无处可倾诉。


所以在最后,女孩说了一句让人特别心疼的话:


“我爱我的妈妈,但我也真的怕她,一点也不喜欢我的家。”


有这样一句谚语:“如果常常流泪,就看不见星光。”


成年人的世界里,充满了疲惫、压力、无奈,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家长们有时候表现出各种情绪,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父母若把孩子当成情绪垃圾桶,无疑是在孩子稚嫩的心灵上投毒,让本该积极、阳光、向上的孩子,早早被无尽的痛苦和压抑裹挟。


试想,一个孩子,每天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能保持孩子应有的活力与朝气?他们的眼中,又如何还能闪烁光芒?


三、不要把孩子卷成一个做题机器


现在的孩子到底有多累?


初一的孩子,早上6点10分进教室,晚上8点才放学。


高一的孩子,早上6点就要开始晨读,晚上10点才结束。


图片


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被竞争、考试、作业、功课填满了,他们就像一个个没有温度的做题机器:


他们一睁眼,就是十几个小时的学习,连课间十分钟,都常常被挤占;


他们一放学,就被家长辗转接送到各种课外班,几乎没有自由安排的时间;


周末,这个本该属于他们的休息、娱乐的时间,也变成了另一个学习的战场……


对此,一位心理学家说,这样的孩子,就像那些从小被打了各种催熟剂、膨大剂的西红柿。


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大小均匀,却卖不上价格,吃起来也无滋无味,失去了西红柿原始的甘香清甜。


是啊,奔着“好成绩、考第一”的标准不停地卷学习,卷成绩的孩子,最终只会沦为一个个“标准化产物”。


这样的孩子,他们或许得到了分数,却丢失了童真;考进了名校,却没有了自我和热情。


02


三要


一、要尽可能给孩子丰富的成长环境


“榜样家长”刘称莲,在女儿小学六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周都带女儿四处走走:爬山、逛公园、旅游、到乡下玩……


这看似占用了女儿的学习时间,实则让女儿在多样的环境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尤其是女儿的写作,不仅从不缺素材,语言生动活泼,还充满了生活的情趣。


正如有段话说的:


“上一百堂美学的课,不如让孩子自己在大自然里行走一天;


教一百个钟点的建筑设计,不如让学生去触摸几个古老的城市;


讲一百次文学写作的技巧,不如让孩子在市场里头弄脏自己的裤脚。”


书本里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周边环境的重要性。


让孩子体验多样的自然环境,感受真实的生活环境,孩子才能开阔眼界,丰富灵魂。


图片


二、要多鼓励孩子探索


把三个孩子送进斯坦福的陈美龄在谈及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强调:孩子提问时,永远不要说“等一下”。 


哪怕她当时正在炒菜,她也是选择先把火关上,为孩子答疑解惑后才继续炒菜,并还会再三感谢孩子发问的行为。


为什么要如此重视孩子的提问呢?


陈美龄说,每一个问题都被认真对待的孩子,探索欲会不断膨胀,知识也会丰富起来,孩子会觉得“活着是与新鲜事物相遇”,是开心的事情,从而走上积极向上的人生道路。


是啊,比起一味卷分数,更有用的,是孩子们对万事万物保持兴趣、对这个世界充满求知欲。


这才是孩子成长的养料,会在未来萌发出昂扬的生机与力量。


图片


三、要多带孩子做一些无用事


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有这样一幕:


女儿文秀在乌鲁木齐打工被开除,内心很是受挫,在成功帮妈妈要债后,便怀疑地问妈妈:


“你看,我虽然笨手笨脚,但我还是个有用的人,对不对?”


妈妈直接告诉她:


“啥叫有用,生你下来是为了让你服务别人的?”


“你看看这个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自由自在的。”


一番话,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文秀的心房,也展现了为人父母的智慧。


图片


他们不用“有用”和“无用”这样简单粗暴的标准,来评判一件事情的价值。


而是让孩子跳出“有用”的框架,去享受实实在在的快乐,追求内心的富足。


如此,孩子才能用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活出生命的蓬勃向上。


图片


03


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人问智者:“世界上那么多孩子,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和幸福的却寥寥无几?”


上帝说:“因为很多孩子身上的翅膀都被剪掉了。”


这人惊讶地问:“翅膀?什么翅膀?”


智者说:“翅膀就是孩子的灵气,有些孩子的灵光被小心守护,绽放出璀璨光芒,而有些孩子的灵光却被不断消耗,直至黯淡无光,这就是父母与父母的区别。”


是啊,孩子身上的那份光芒,正在于他们的“灵”,灵活、灵敏、灵通、灵秀、灵透,处处闪现着灵气。


这样的孩子,热爱生活,充满好奇;勇敢坚韧,不惧风雨。


他们活泼伶俐,为人处世更灵活;他们不内耗,热衷提升自己。


灵气,就是孩子身上最宝贵的财富。


点亮在看,愿我们都能做个智慧的家长,用心呵护好孩子那份灵气,助力孩子活出璀璨人生。


图片

家有女儿

我们为您推荐一个优质的育女平台
女儿派(微信号:nverpai)
每一个女儿,都是爸妈眼中的稀世名花。
养得好一朝惊艳四座,养不好费心劳神。
关于养育女儿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女儿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女儿,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图片

你若喜欢,为洞见点个哦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