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工作不该是全部:用"渐进式退休"对抗轨道人生


点击上图▲订阅会员

本期内容节选自《细读商业经典》读书会员课,在这期课程中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书作者苏杰解读《一人企业》,登录吴晓波频道APP,可收看完整内容。【点击订阅】

图片

整理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你是不是越来越觉得——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

 

2017年后,行业从高速增长进入平缓增长,有一些行业甚至进入衰退期,“996是福报”被视作剥削骗术。

 

奋斗叙事崩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平衡:赚少点钱但边工作边享受,模糊工作、生活、退休界限。

 

并且,AI等技术放大个体能量,一人可成编辑部,不会编程的人借AI做独立软件赚钱的案例比比皆是。

 

此类故事促使更多人思考“能否成为一人企业”。

 

而保罗·贾维斯的这本《一人企业》的反增长观点和苏杰老师结合AI时代的解读,或许能够给正在观望中的你一些思考。

 


无人兜底时,你能否扛住三重压力测试?

 

一人企业的工作模式,与作为一个打工人进到组织里的工作形式相比,差异是非常大的,首先大家可能会想到的一个差异就是“自由”。

 

怎么判断自己到底应不应该做一人企业?像歌曲《蓝莲花》里面唱的一样——“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对自由的向往”。


如果你笃信这句话,那么你可能确实更适合“一人企业”一些。

 

一人企业没有老板,也没有下属,且因为很难同时服务特别多用户,所以相对而言,对你的主体性侵占也会少一点。

 

这听起来是特别自由的状态,但也有坏处。

 

很多我认识的人在离开大公司、少了外界束缚以后,一开始都很开心,但三个月后就会陷入一种特别焦虑的状态。这是因为失去了目标感。

 

“自由即责任”,如果要做一人企业,一定要思考到这一点:你是不是一个能够给自己定出目标的人。

 

第二点就是能够给自己制订计划。很多做一人企业、自由职业的朋友都会发现,本来是因为不想996、不想卷而离开大公司的,单干后却比原来还要卷,每天一睁眼就需要开始思考。

 

第三点,能够接受你不再会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在公司时,其实是公司在和市场发生交易,由公司帮你屏蔽一些风险,通过支付固定工资的方式,让你间接地和市场交易,所以公司起到保险作用。

 

但是一人企业不一样。你可能会面临几个月颗粒无收的状态。

 

还有一点,做一人企业时,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你需要一个人思考整个闭环:我的客户在哪里?我要解决他们的什么问题?我要做一个怎样的产品,去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收钱?

 

讲了它的好处,以及一些可能会让你打退堂鼓的问题后,如果你还是很想尝试一人企业,那么我们接着往下聊。


点击下方按钮▼收听完整解读



工作不该是生活的全部

 

这本书还给我了几个很大的启发。

 

第一个启发是理念,比起思考“我能做什么产品”或者“我能提供什么服务”,我们更应该首先思考“我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我想怎样过每一天”。


如果我们在最年富力强的时候,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也许到五六十岁后你会很后悔,因为有很多人生经历真的只有在那个年龄才能体验。

 

工作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可以非常灵活。如果赋予其价值,其实是在找平衡,找到一个想做、有能力做、对社会有价值且有人愿意付钱的事情。

 

绝大部分对当前工作存在不满的人,可能缺少了这四者中的至少两者。

 

大家之所以会想在主业之外做副业,或者想从全职工作状态变成自由职业状态,可能就是因为离自己想做的事情或者离价值感太远了。

 

再延展开,当我有了这样的想法后,我又重新思考了“退休”这件事情。

 

我觉得现行的、主流的退休制度其实是值得商榷的,我把它称作“断崖式退休”,即直到退休前一天都还在全职工作,然后到了那一刻突然退休。

 

如果用一个图表来表示,你会发现,前面都是满负荷运转,然后到了60多岁的一个特定时间点,这个100%的负荷一下变到0


很多人并没有做好准备,满负荷状态下甚至是思考不了“我退休之后应该干吗”的。

 

当我有了这样一些思考后,我开始践行“渐进式退休”:


在三四十岁时,体验20%的退休;到了50岁时,体验50%的退休;到了六七十岁时,还有20%的精力去做一些我们自己定义为工作的事情,体验80%的退休。

 

当有了一人企业概念后,其实你会更灵活地思考工作、退休、生活,甚至学习。

 

这本书让我们认真思考的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理念是,也许除了定下限,还要给自己定一个上限。

 

工作是做不完的,钱也是赚不完的,你必须严肃地思考一下:到底什么时候停下来?


这确实是个重要的问题,特别是奋斗叙事也许不再是唯一价值观时,我们真的应该思考“我到底应该躺到什么程度,卷到什么程度”。

 

点击下方按钮▼收听完整解读


 

一人企业的终局猜想

 

如果真的想践行一人企业的话,可以怎么做?我觉得可以先从一个副业开始。

 

副业就像个人的第二曲线,即怎样在你原有的主营业务的基础上,再长出来一些新业务。一开始可能是很小的,你需要通过主营业务去为它导入一些资源,让它自然地长出来。

 

当你的副业收入超过主业时,才可以比较稳妥地出来,成为一人企业。

 

很多副业一开始都是由兴趣驱动,但是当它真正成为一个主业后,会不会让你对它反而失去了兴趣,这是你需要反复把控的。

 

在今天这个AI时代,我们要充分借助AI的能力,以及AI给自由人赋予的能力,去放大一人企业的能量。


能花钱用AI解决的任务,就不要把这个任务派给人。

 

一个人的能量真的很少,我们要想各种方法来加杠杆。

 

我觉得第一个杠杆是内容。写一份内容,然后通过合适的媒体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其实这是一个杠杆。

 

第二个杠杆是技术,让技术放大自己的能量。

 

钱也会是一个杠杆,让一个人能发挥更大的能量。




完整内容收录于《细读商业经典》课程第127本解读书《一人企业》,由产品创新顾问、《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系列书作者苏杰解读。

 

除了以上内容外,苏杰老师还推荐了3本书,和《一人企业》一起面向一个共同主题——“未来的产品、商业和公司趋势”


① 《创新者的窘境》:认知的改变;

② 《四步创业法》:具体的做法;

③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方法论框架;

④ 《一人企业》:个体机会。

 

如果你想学习更多课程内容,欢迎前往吴晓波频道APP收看。

 

11本 多角度解读好书精华

不止读懂商业,更读懂自己

点击按钮▼立即订阅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