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中美的现代化之争,一定会发生的3件事|吴晓波激荡讲堂


点击上图▲立即报名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惊人地相似。”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里,总有某些现象、某些趋势、某些规律,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以相似的方式轮番上演。

当眼前迷茫、心中焦虑的时候,回到历史中,站在更高的视角、更远的站位,或许会有新的灵感迸发出来。

6月4日到10日,“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夏季课之《中国现代化180年》来到意大利,在文艺复兴的星空下,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近一周的时间,吴老师从洋务运动、民国经济讲到计划经济和改革开放,延伸至全球化变局和中美关系,在百余年历史的宽度中,回顾“激荡四十七年”的得失;又带领大家深入米兰和威尼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享最新的经济、商业思考和实战经验。

激荡讲堂已经走过了三年,这一次,除了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新同学,还有近三分之一是激荡讲堂的资深同学,更有连续三年来打卡的“元老级”同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家一同跟随吴老师在对历史的回望中攫取新的滋养。同学们纷纷在朋友圈写下自己的感悟:


我是激荡讲堂的老同学,很高兴能跟大家再次相聚。我觉得激荡讲堂带给了我很多快乐,很多知识、快乐、友情还有能量。


我最大的感触是,每次只要来到吴老师的激荡讲堂,都能很开心地吸收能量、学有所悟,回公司之后我都会适当调整发展战略和打法。


从听吴晓波频道到现在参加激荡讲堂,我一直来这里寻找答案。经过这一次对中国现代化180年历史的学习,我收获了3个问题的答案:我给企业塑造的底层秩序是什么?我的企业梦是什么?我想成为怎样的自己?


这次的课程让我再次确认,我选择的那条路确实是值得坚定走下去的,我把这次的学习总结为:见天地,更是见自己。


这两天跟着吴老师走过180年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我发现咱们都是在被时代推着走,能够走得最远、走得最稳、长期坚持下去的,是找到让自己信念落地的工具,找到未来某一刻的坐标,这也成为我做企业、做品牌的支柱。


通过对历史的解读,了解到时代发展的规律性,跟我们所处的时期、所做的事业相结合,能帮助我们面向未来时不至于太过慌乱、迷茫,建立起做自己、做企业的信心。


岁月的列车不会因为谁而停下,一场通往不知何处的人生旅程,已经过了一个阶段,在“晓波号”航行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认知,而是跨越时空,从历史回到当下,从当下去预见未来的从容和勇敢。


……


吴老师说:“学历史最大的好处就是很多事情曾经发生过,无非以另一种面目再次出现而已。面具在变,但是底层逻辑相同。”小巴整理了吴老师的部分课程精华,愿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找到属于自己的破局密钥。



关于洋务运动的思考

从中国的经济政治角度来看,洋务运动是一场非常重要的运动,是自北宋“王安石变法”以来最激进的一次变法,将中国由一个农耕文明国家变成了一个工业文明的后进者。

但是,洋务运动有没有缺陷?问题出在哪里?

当中国发展洋务运动时,亚洲另一个国家也在进行变革,那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两场变革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但最终后果是不同的,差别在哪里?

影响中国历代经济的要素可以被归纳为四点:产业、财政、货币、土地。当这四件事情同时正向发生,国家就会开始兴盛。

在这四个要素中,洋务运动只改变了其中一个模式:产业,将农业变成了工业。此外,在货币、财政、土地等方面没有进行任何变革,因此,当时的“超稳定结构”的整个社会体制并没有被改变。

对比来看,当时的日本是怎样的呢?日本进行了修宪、对外贸易、创办学校、万事决于公论、对帝王的权力约束等等,进行了一整个系统的变化,而我们只局限于“洋务”本身。

所以,在思想意识上,当时的中国仍然妥协、中庸、保守,而日本表现得要比我们更加坚决。

在资本模式上,中国坚持“官督商办”,就是国家需要把控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日本人呢?一块钱卖给你算了,真正实现国退民进。

我们必须清楚一件事,只有产权清晰化,只有把每一个老百姓的赚钱欲望激发出来,并在制度上进行保护,保护老百姓赚钱的欲望和成果,这个国家才能得以发展。

在社会阶层上,整个洋务运动并没有发动全民,实际上仍停留在中国的精英阶层内达到目标:我们把买办请回来,把商人、官员激发出来,这都是精英阶层的事。普通老百姓呢?就像油水分离一样,融不进来。

而日本则是进行了全民教育,让每个老百姓都认识字。到1900年的时候,日本国民的识字率达到了90%。

这里涉及一个百年的辩题:现代化和现代性。

何为现代化?富国强兵、高楼大厦,中国人买下了全世界50%的奢侈品,这叫做现代化。何为现代性?现代性就是民智的唤醒,每个人都要有独立自由精神的唤醒。

180年来,我们实现了现代化,但到今天还没有解决现代性的问题。

一个国家想进入现代化,第一要义是什么呢?是思想的现代化,脑子要变。第二要义是制度的现代化,第三要义是器物的现代化。


对今天的各位而言,也是同样的道理,怎么成为现代人?并不是住了别墅、用了全世界最好的空调、开了全世界最好的车,你就是一个现代人,这只能说明你仅仅是一个享受了现代文明的人。

当初开展激荡讲堂时,我有一个“很大”的愿望,希望我们能够成为一个现代人,一个在思想上能够跟我们的祖辈们有很大区别的人。

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这不仅是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


改革开放的几个时期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为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是我在《激荡三十年》里这本书里写过的一段话。

我们做任何企业都会面临3个危机:

第一是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3年、4年、10年、20年,会在自身的成长过程中发生危机;

第二是产业危机,产业发展带来的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变革;

第三是市场危机,当你的企业辐射范围从一个省发展到一个国家,甚至是全球,必然会产生供应链和市场危机,乃至地缘政治危机、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危机等。

今天,很多企业可能会遭遇多个危机因素,面临很复杂的选择,但是这往往也是最好的时机,是商业最有魅力的时刻:赢了就留在牌桌上,输了就永远没有机会上来。

伟大的思想、伟大的创新、伟大的企业家都是在极端的危机中诞生的。

我们不要害怕危机,危机一定会来,而且时刻在路上。但是我们要保持学习的心态,了解这些危机曾经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过?发展到今天,会出现何种变量?

1978年,《时代周刊》评选出的年度人物是邓小平,作为“一位没有‘蓝图’的总设计师”,他强调几件事情:

第一,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改革的目标纲领,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

第二,摸着石头过河,改革没有路线图和时间表。

第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第四,稳定压倒一切。

当我们回看改革开放的第一时期,会发现它呈现出几个特点:

首先,是自下而上的放权式增量改革。这里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自下而上,从民间开始向上推动;第二是放权,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第三是增量,指的是外资。

其次,是非均衡发展战略: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设立了五大特区,实现东南沿海优先发展战略。

第三,地方政府对GDP和财政收入这两大目标负责。

第四,制造业呈现“轻、小、集、加”特征,流通业实行双轮驱动的专业市场模式。

从1992年到2012年,十四大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改革开放进入第二时期,这一阶段是“王安石变法”之后,中国最为大胆和深刻的集权式、整体配套体制改革:

从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向体制内的“全量改革”转轨,从企业改革向整体配套体制改革转轨,从地方政府掌握改革主导权向中央政府主导转轨。

从2012年开始,中国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现代化议题下的中美之争

1978年,美国的GDP超过人均1万美金,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欧美国家溢出,中国开放国门,通过大规模引进外资,发展特区、提高生产效率,将现代化带入中国,也让中国重新融入到全球化的范围。

2018年以来,世界贸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的人均GDP超过1万美金,重现了 1978年美国和日本、欧洲之间的关系和矛盾。

现在,中国企业出海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其中很多是美国人造成的。

在历史上,美国曾经遇到过两个国家对它在政治和经济地位进行挑战,一个是苏联,还有一个是日本。

当年美国人对苏联的做法,主要是三件事:一是通过长期的战备竞赛或者地域冲突拖垮对手;二是以国际结盟的方式形成政治和经济上的围剿,当年是北约和华约的冲突、修建柏林墙,现在则是半导体联盟、亚太新北约等等;三是瓦解对手的系统。

针对日本,美国的做事方法就没那么复杂,但是下手也很狠:

第一是贸易战、关税战和技术战;

第二是广场协定,也就是超级301条款,是美国商务部在1974年专门针对进入到美国的日本企业和日本商品进行单方面管制,现在对中国则是针对华为和中信;

第三是进行货币战争。

如果这些事以后发生在中美之间,大家别觉得很意外。

现在,中国冲击第一大经济体,一定会造成大国之间的博弈,衍生出贸易、技术、货币、文化等周边“战争”

在全球化的意义上来讲,我认为这一轮变局中,中国企业掌握了很大的主导权,但有很多风险。

回到现代化的主题上,我认为会发生三件事:

第一,中国这一次会重构全球的制造业供应链,美国完全没有机会;

第二,中国人出海以后会完成一个东西叫做GNP,国民生产总值:

第三,中国在未来一定会进行一次又一次、再一次的主动改革。

*以上内容节选自吴晓波激荡讲堂夏季课《中国现代化180年》




此外,吴老师还分享了“清末民国时期的三种企业家类型及其经商特点”“两个民国时期的经济发展”“1930年代以后全球不同国家经济治理的模型”“面向未来:中国经济改革的机遇和挑战”等内容,以更全局、更高远的视角探寻中国现代化改革前传,对未来形势加以研判,为企业发展探明潜在的机遇。

激荡讲堂,向来讲求授课与实战的教学相长,除了坐而论道,更关注教、学、用的三结合。

特色社群文化日,同学们一起深入意大利各城邦,从米兰大教堂的哥特式建筑、斯福尔扎城堡的千年欧洲文明史,到法拉利博物馆的极致工业美学,再到帕尔马探秘美第奇家族的商业遗产……横跨历史、商业、艺术等多个领域,是一场独特的“文艺复兴之旅”。

除此之外,我们还前往位于多洛米蒂的阿尔卑斯“珍珠湖”,进行轻徒步体验,到水城威尼斯参访建筑双年展,在发源地欣赏意大利歌剧,为整个活动增添一份惬意与从容。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商业与自然达成巧妙平衡,历史与艺术灵感和谐碰撞,当我们亲身体验过意大利城邦的现代化生长逻辑,再沿着中国现代化180年的历史脉搏,探寻未来的增长路径,想必更有所悟。

除了四堂吴老师亲授课,“2025·吴晓波激荡讲堂”还包含六堂企业家热门专题课。7月17日—7月19日,专题课《中国与美国》即将于杭州开讲。

点击按钮▼立即报名

随着中美博弈的持续进行,未来企业将面临的不仅是短期波动,更是全球产业链与价值链重构的长期挑战。面对复杂多变的“新常态”,我们如何厘清时代大势,及时灵活调整发展战略及模式?

吴老师联合专家导师团将从国际政治的全维视角切入,梳理中美百年博弈的历史根源和底层逻辑,让中国企业家跳出“被动应对”的思维,主动布局技术升级与产业链调整的新窗口,找到全球新秩序下的增长路径。

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全球动荡的大变局,更是一场“认知升级”之战。能否看清趋势、洞察本质,将决定你能否在冲击中找到生存法则。

7月17日—7月19日,欢迎你来到“吴晓波激荡讲堂”,以开放的心态、前瞻的视野,一起探寻关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答案。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