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瞎折腾4年,我终于找到了做视频的方法


图片图片

图片

说来惭愧,有一件事,我瞎折腾了4年,还一直是个门外汉。

2021年初,我们正式启动了“刘润”视频号的短视频业务,到如今已经整整4年了。
这4年来,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一直在摸索尝试。花字怎么加?镜头怎么切?灯光怎么摆?各种方法试了一遍又一遍,但却一直感觉摸不到什么门路,总是差了点意思。
然而,人生的神奇就在于,答案经常追寻无果,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像一颗流星倏然划过夜空。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那种,一个困扰了很久的问题,答案突然一下蹦入大脑的感觉?大概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时突然想出怎么测量皇冠含金量,激动的赤身裸体跳出澡盆满街狂奔一样。
没错,几个月前,我就经历了一次这样的时刻。
那天,我正在北京出差,落地上海要五点多了。但我脑中突然一震,一下子想明白了做视频的核心“心法”。
我赶紧发微信和视频号负责人大橙子说:橙子橙子,你下班先别急着回家,在办公室等我一会儿,晚饭我请,但有件大事儿一定得今晚跟你说。
那天,我突然想明白了一套道理:
做视频的本质,就是在和用户的大拇指作战。
什么意思?
想想看,你平时看短视频时,是什么样的状态?
一只手拿着手机,四指托着,大拇指紧紧按在屏幕上,准备往上划。只要内容稍显无趣,这个大拇指就会毫不犹豫地一划而过。

对不?
你看,用户的大拇指,就像是一个难缠的对手,随时随地把观众的注意力,从我们的视频内容上带走。
因此,我们在做短视频时,心里必须时刻装着这么一种场景:你的内容,就是对抗大拇指的武器。
一切的文案、逻辑、情绪、技巧,都是为了“按住”用户的大拇指,抑制住划走的欲望,让它留下来。
用户的大拇指在疯狂发令:这个开头太平淡,划走;这个内容太无趣,划走;这个节奏太拖沓,划走。
划走划走快划走,我要看下一条。
用户的大拇指,就是如此无情。
而你,要从屏幕里伸出一只小手,紧紧扳着用户的大拇指:别走别走,给我五秒,再给我五秒。
从这种心法出发,你要去审视做视频环节里的一切细节:这个动作,到底对战胜用户的大拇指,有没有帮助?如果有,就加强。如果没有,就改进。
说到这里,橙子和视频组小伙伴们的眼睛里,仿佛发出了光芒。
我们马上试了起来,用这种思路去审视之前的作品,一下子就发现了很多问题。
比如,你看看这条视频,这是去年年底,我去越南参访时的节目。只看前10秒,有没有看出什么问题?
我们视频号的文案脚本,很多是从公众号文章修改而来,公众号文章的开头,基本就是这样写的。
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公众号文章和短视频,在逻辑上有着极大的不同。
公众号是“主动阅读”。读者需要被话题和标题吸引,“点”进文章,才会开始阅读。
而只要他已经点进来了,那不出意外的话,他会一直往下看,直到看见了不满意的内容,才会主动地“走”。
而视频号呢?视频号不一样,还是要记住那个心法:用户是在“刷”的过程中看到视频,用户的默认状态是“刷”,是“走”,你必须不断用密集的信息让他“留”。
带着这种心态,看看这个视频开头文案:
随着飞机的一阵颠簸,我降落在越南河内的内排国际机场,正式开启我为期7天的越南/印尼之旅。
你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这个开头,作为公众号文章,没有太大问题,因为读者已经通过标题,知道了这是一篇参访越南的文章。它可以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感:哇,我们一起探索越南。
但放到视频号,就有不小问题了。刷到视频的观众只会莫名其妙:这人谁啊?坐飞机也要说一遍?太没见识了吧,刷走刷走。
于是,你就被用户的大拇指击败了。
带着这种认知,今年年初我去美国参访时,我们改进了视频形式,你再看看,还是只看前10秒。
怎么样?是不是好了很多?
一开场,就是一堆你感同身受的大事儿。而就在这个出了那么多大事的关口,我来了。
到底看到了什么?这种好奇,可以牢牢按住读者的大拇指,别走,别走,再看一段。
再看一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商业对话访谈节目,叫《刘润·进化者》,你看看我们一年多以前制作的这期对谈脱口秀演员周奇墨的内容,就明显很稚嫩,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
就拿开头的楔子来说吧,“脱口秀OG、脱口秀天花板”、“我能通过这个挣钱?”,这些高光片段的选取,就有一个潜在问题:观众必须了解脱口秀、必须知道周奇墨是谁,才会打起兴趣。
这么高的要求,自然又抓不住观众的大拇指。
再看看这条我们改进之后,刚刚发布的冯仑老师的访谈。还是只看开头的楔子。

“走州过府、吃州喝县”、“大哥!拿地!”。这些简单的表达,充满节奏感和韵律感,不需要任何的背景知识,就能抓住观众的兴趣点。
虽然和冯仑老师的访谈就是我亲自聊的,但我依旧兴趣蓬勃地看完了这条视频。
过了几天,我早上走进办公室,居然看见橙子做了一块板子,挂在了视频团队最显眼的地方,每天一抬头就能看到,时刻装在心里。
图片
我特别开心,想清楚了这套逻辑,我们对未来作出更好看、更有吸引力的视频,充满了信心。
因为,我们想通的不是任何具体的方法,而是一条“心法”。
过去我们经常讨论视频制作的各种技法。比如2秒镜头怎么用,5秒镜头怎么切,10秒画面怎么处理,节奏要多紧凑,信息密度该多大。但这些都是表层的技法,就像练剑一样,这些都是招式。
然而,如果没有心法,再好的招式也可能用不对。就像太极剑法,如果不懂"以柔克刚"的心法,光是学习招式可能反而会越练越僵。
招式千万条,心法第一条。没有心法的招式,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
我深知心法的重要性,我想给你说一个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
2016年,得到APP刚刚创立,罗胖专程约我去北京,聊《5分钟商学院》的事儿。
一开始我心想,这还不简单?我每年出差讲课一百多天,录个线上课程,还不是洒洒水的事情。
于是,在离开得到公司去首都机场的路上,我就用手机录了一段音频,发给罗胖听听。
结果呢?
我能敏锐地体会到,他在竭尽所能的挑选合适的词语,在尽量不伤害我的前提下,表达他的不满。但是显然,他失败了。词汇库里找不到这样的词。
于是,罗胖直接劈头盖脸地批评我。
好家伙,我哪受过这样的批评?是我说的不好吗?为什么为什么?
罗胖对我说,很简单,你的心法不对。
做线上音频课程的心法是什么?他的话,让我终身难忘:
想做好线上课程,你一定要有翰林院伺候皇上读书的姿态。
这意思是说,别以为你是内阁大学士、读过几本臭书就了不起。
音频的“读者”,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拿之前写书和线下讲课时的经验来套。
看书看迷路了,可以往回翻。听课听迷路了,有PPT可以看。但听音频课迷路了,用户只会越来越迷茫。
要记住,你不是在给私塾里的孩子们讲课,而是在给皇上讲课。
给孩子们讲课,反正都是一帮小屁孩,好糊弄,真说不清楚还可以摆出一副“你们长大就懂了”的姿态。
但给皇上讲课,你敢吗?皇上听得不高兴了,直接就能把你拉出去砍了。
我还问罗胖,每天五分钟,太难了。那可是我的毕生所学啊,怎么能浓缩到这么夸张?我每天说上它半小时不行吗?
罗胖说,不行。说上半小时,你是说的爽了,但皇上有那么多时间听吗?或许一天两天可以,但时间一长就有问题了。四五天没听,就是两三个小时要补,只会越来越补不完。
而皇上不会觉得是自己懒,只会觉得是你说的不好,然后又把你拖出去砍了。
只有养成这种把听众当皇上的心态,这事才能做成,后续一切的方法、技巧,都是从这个心法自然流淌而出的。
我觉得,罗老师说的真好。找到心法的那一刻,就是破茧成蝶的开始。
如今,很开心我们也找到了做视频的心法,但还会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这些思考,分享给你,也祝你,能找到做自己事情的心法。

P.S.
这个世界,变化得越来越快了。
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消费市场,产品趋势,新兴行业,营销手段……每天都在改变。
看着这些变化,你可能会感到焦虑、迷茫。但看懂这些变化,你也许就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每年都会读大量的书,见大量的人,去参访,去调研,去思考,并且在每年10月份,在年度演讲上与你汇报和分享。但是,这依然有个挑战。那就是,年度演讲,一年只有一次。很多变化,其实等不到那个时候再讲。
所以,我和我的团队,正式宣布:隆重推出,进化的力量·刘润年中大课!
6月7日,请允许我用两个半天的时间,与你分享:上半年怎么样?下半年怎么办?
前半天,我们会重点关注“全球格局”和“科技浪潮”。因为,这两个最大的变化的“发源地”,常常影响着千行百业的命运。后半天,我们会重点关注“消费市场的新机会”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因为,这两个企业最重要的变量,直接关系着你的增长。
不做现场直播。也不做事后回放。就让我与你,独家分享。
好了。我的朋友。
点击下方购票链接,就可以了解到更加详细的票务信息。现在抢先购买,或是组团前来,还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鸟价”。
6月7日,我们,现场见!
图片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图片

观点 / 刘润 主笔 / 歌平 编辑 / 二蔓  版面 / 黄

这是刘润公众号的第2534原创文章

图片


推荐阅读:
《向AI提问,都有哪些技巧?》
《美元降息之后,你还需要知道的5件事》
《今天的女性,并不需要谁的评价,只需要继续向前的能量》
请笑纳:我这28年的写作心法,全部都在这里了》

图片

图片

品牌推广 培训合作 | 商业咨询 | 润米商城 | 转载开白
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  合作 图片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打包下载:Word/Doc格式 PDF格式 Markdown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