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Hub自媒体仓库打包下载 关于我们

最好的朋友,最大的敌人


封面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剧照

你听说过复利吗?巴菲特和芒格所秉持的「长期主义」或者说「价值投资」理念,其实就是复利在投资上的应用。


复利的效果太令人惊讶,以至于这句赞誉被冠以爱因斯坦的名头广泛传播:「复利是世界第八奇迹,了解它的人可从中获利,不明白的人将付出代价。」


事实上,复利并不只是一种投资思维,它可以被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一个人真正遵循复利的原则去生活,他的事业、人际关系、健康等方方面面都会在一段时间后突飞猛进。


不信吗?看看下面的文章,如果你真理解并做到,你会拥有一个可预期的、越来越好的未来。

本文摘自:《复利效应》
作者:[美]达伦·哈迪
出版方:中信出版集团

如果你泯然众人,那你还不是一个复利效应的真正信徒。原因有很多,也完全可以理解,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你还没有体验过复利效应的回报。

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被欺骗了。我们被商业营销催眠,它们让你相信你有问题(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存在),然后向你兜售「治愈」这些问题的速效方法。我们被社会同化,轻信电影和小说中的童话结局,却忽略了艰苦奋斗和坚持不懈的优秀传统价值观。

复利效应的原理是通过一系列明智的小选择获得巨大回报,用公式表达就是:

|明智的小选择 + 持之以恒 + 时间 = 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我看来,这个过程最有趣的地方在于,尽管成效巨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些步骤却并不显眼。无论你是用这种策略来改善健康状况、人际关系、财务状况,还是其他任何事情,一开始的变化都是非常细微,几乎难以察觉。

这些微小的变化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不会让你大有斩获,也没有那种「看吧,我可没骗你」的立时显著回报。既如此,那又何必白费工夫呢?

大多数人都会被复利效应的这种简单性所蒙蔽。

例如,他们在开始跑步第八天就半途而废,因为他们仍然超重。或者,他们在初学六个月后不再练习钢琴,因为他们除了《小星星》这样的简单曲子什么都没学会。又或者,他们在几年后停止向个人退休储蓄账户供款,因为这样他们就可以花掉这些现金,而且这笔钱存了这么多年似乎也没有增加多少。

他们没有意识到的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步骤,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就会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举几个例子。



1.神奇的一分钱



现在有一个选择,要么马上拿 300 万美元现金,要么拿 31天内每天可价值翻倍的一分钱,你会选哪一个?

如果你以前听过这种说法,你就会知道一分钱才是你应该做出的选择——你知道这是通往更多财富的路径。然而,为什么在现实中,人们很难相信那一分钱最终会生出更多的钱呢?因为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

接下来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个例子。

假设你接受了 300 万美元的固定现金,而你的朋友选择了一分钱路线。到第五天,你的朋友有 16 美分,而你手中的钱不变。第十天时,你的朋友有 5.12美元,而你手中的钱依旧不变。这时你觉得你的朋友对自己的决定作何感想?反正你有几百万美元可供你尽情享受,所以你对自己的选择无比满意。

整整 20 天过去了,离结束只剩 11 天,选择一分钱的一方,只翻出 5242.88 美元。尽管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他仍只有 5000 多美元,然而你有 300 万美元。

可接下来,复利效应的无形魔力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每天相同的小小算术增长,让一分钱最终翻倍到了10737418.24 美元,是 300 万美元的三倍多。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为什么持之以恒如此重要。

在第 29 天,你的朋友的收入约 270 万美元,仍落后于你。直到这场总共为期 31 天比赛的第 30 天,他才以 530 万美元的成绩领先。而直到最后一天,你的朋友才把你远远甩在了后面。

很少有事情能像一分钱复利所呈现的 「钱滚钱的魔力」那样令人印象深刻。但令人惊叹的是,这种魔力广泛存在于你生活中的每个领域。

让我再举一个例子。



2.三个朋友



让我们以三个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为例。他们住在同一个社区,各方面的能力相差无几。每个人的年薪都在 5 万美元左右。他们都结婚了,身体健康,体重正常,还都有一点「婚后发福」。

第一位朋友,我们姑且就叫他拉里吧,他一如既往地工作与生活。他很快乐,至少他是这么认为的,但偶尔也会抱怨一下,因为一切都一成不变。

第二位朋友叫斯科特,他开始做出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积极小改变。他开始每天阅读 10 页好书,在上下班途中听 30分钟指导或励志的音频。

斯科特希望自己的生活有所改变,但又不想为此大费周章。他最近开始收听《达伦每日》点播播客,并从最近一集中选择了一个想法在生活中实施。他打算每天从饮食中减少 125 卡路里的热量。这没什么大不了,要做的无非是少吃一杯麦片,把一罐碳酸饮料换成一瓶气泡水之类。这些都不难做到。他还开始每天多走几千步(不到 1 英里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费力不讨好的事。任何人都能做到。但斯科特决心坚持这些选择,因为他知道,即使这些选择很简单,他也很容易受到诱惑以致半途而废。

第三位朋友布拉德则做出了一些糟糕的选择。他最近买了一台新的大屏幕电视,这样他就能看更多喜欢的节目。他一直在试做他在美食网上看到的食谱—奶酪盅和甜点是他的最爱。他还在家里安装了一个吧台,每周多喝一杯酒精饮料。这并不是什么疯狂的行径,布拉德只是想多找点乐子,放松一下而已。

就这样 5 个月后,拉里、斯科特和布拉德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斯科特继续每晚读一点书,并在上下班途中听音频。布拉德很享受生活,做的事情越来越少。拉里则一如既往,一成不变。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模式,但 5 个月的时间并不足以看出他们的情况有任何真正的退步或改善。事实上,如果你比较这三个人的体重,会发现去掉小数点后的数值后,舍入误差可忽略不计。他们看起来别无二致。

10 个月后,我们仍然看不出这三人的生活之间的明显差异。直到第 18 个月,这三个人的外观才有了细微的不同。

但在第 25 个月,我们开始看到真正可衡量的明显可见的差异。到了第 27 个月,差异变得巨大。到了第 31 个月,这种变化已令人吃惊。布拉德现在很胖,而斯科特却很苗条。通过每天减少 125 卡路里的热量,在 31 个月里,斯科特减掉了 15 公斤!

31 个月 = 940 天 

940 天 × 125 卡路里 / 天 = 117500 卡路里 

117500 卡路里 ÷ 每公斤( 脂肪) 7700 卡路里 = 15.26 公斤!

在同一时间段内,布拉德每天只多吃了 125 卡路里,体重却增加了 15 公斤。现在他比斯科特重了 30 公斤!但是,两人间的差异远不止体重。

斯科特投入了近千个小时阅读好书和收听自我提升音频。通过将学到的新知识付诸实践,他获得了晋升和加薪。最重要的是,他的婚姻蒸蒸日上。

布拉德呢?他工作不顺心,婚姻也岌岌可危。

拉里呢?几乎和两年半前一模一样,只是现在他对这种一成不变多了几分不满。

复利效应的非凡力量就是这么简单。那些运用复利效应使自己获益者,与那些因同样的效应让自己遭殃者,两相对比,差距令人难以置信。它看起来很神奇,简直就像魔法或量子跃迁。31 个月(或 31 年)后,善用复利效应积极因素的人似乎是「一夜成功」。但实际上,他的巨大成功是对明智的小选择长期坚持不懈所产生的结果。

你只需采取一系列的小步骤,长期坚持不懈,就能从根本上改善你的生活,这难道不令人欢欣鼓舞吗?这听起来难道不比为了做某事非得一鼓作气,大动干戈,结果只是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日后还得鼓足干劲再试一次(很可能还是不成功)来得容易吗?

那些大费周章才能做出的改变,光是想想我就觉得累。但这就是一般人的行为模式。我们的社会规训让我们相信,只有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请看图 1:

复利效应的魅力在于其简洁性。注意图片左侧,初期成效不明显,但后来效果却大相径庭。各种行为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变化,但复利效应的神奇力量最终会带来巨大的结果差异。

复利效应最具挑战性的一点是,在我们开始看到回报之前,我们必须持续而有效地努力一段时间。

我们的祖辈深知这 一点,尽管他们并没有在晚上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如何在 30 天内拥有纤细大腿,或在六个月内成为房地产大王的资讯广告。在过去,大多数人每周工作六天,从日出工作到日落。 

成功的秘诀就是勤奋、自律和养成良好习惯——过去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有趣的是,财富往往隔代相传。过度的富足往往会招来懒散的心态,从而导致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富人的孩子尤其容易受到影响。他们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着自律和相应的品格从而创造出财富的,所以他们可能对财富没有与上一代人相同的价值观念,也对保持财富的必要条件懵懂无知。我们经常在王室成员、电影明星和公司高管的子女身上看到这种「富二代」特权心态。

其实现在这种心态无处不在,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不能幸免,只是比起前面那几类人程度较轻罢了。

当你了解复利效应是如何起作用的,你就不会奢望速效配方或终南捷径了。

不要自欺欺人,相信一个成功的运动员不通过千锤百炼便能轻易获得成功。他要起早贪黑地练习,并且在其他人都停止后还在继续。他要直面失败与孤独,品尝失望所带来的痛苦和挫折,并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

我希望,你便能深刻认识到,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一系列单调乏味、平淡无奇,有时甚至是困难重重的日常修炼,日积月累,水滴石穿。

你也要知道,当你能让复利效应为你所用时,你就能实现梦寐以求的成功,过上向往的生活,活出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善用这本书中概述的原则,你就能创造出童话般的结局!请看图 2:

复利效应始终运行不殆。你可以选择让它为你所用,也可以忽略它,直到最终体验到这一强大法则带给你的负面影响。

无论你在这张图上处于什么位置,都没有关系。从今天开始,你可以决定做出简单而积极的改变,让复利效应带你前往你所向往的境界。



3.最好的朋友,最大的敌人



我们初来这世上时并无太大差别:赤身裸体、充满恐惧、什么也不懂。在这最初的入场之后,我们最终的人生不过是我们所做选择的累积。

选择可以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也可以是我们最大的敌人。它们可以带我们抵达目标终点,也可以把我们推向无尽的远方。

想想吧。你生命中的一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你起初对某些事情做出了选择。你所得到的每一个结果都源于某种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引发一种行为,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如果选择不当,你可能会发现自己又回到了原点,被迫做出新的、往往更加艰难的选择。而如果根本不做选择,你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被动地接受所遇到的一切。

从本质上讲,你做出选择,然后你的选择造就你。每一个决定,无论多么微不足道,都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上不上大学,和谁结婚,开车前是不是喝上一杯,沉溺于流言蜚语还是保持沉默,再打一个推销电话还是就此收工,向爱人表达爱意还是无动于衷。每一个选择都会对你人生的复利效应产生影响。

你最大的挑战是,你在做出选择时形同梦游,甚至多半时间你都意识不到自己在做选择!

我们的选择往往受到自身所处文化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影响。它们可能与我们的日常行为和习惯纠缠在一起,以至于我们几乎无法加以控制。

例如,你是否曾经在生活愉快、工作顺遂的时候,突然做了一个愚蠢的选择或一系列小选择,最终无缘无故地令你的努力付诸东流,再也提不起劲来?你并不想刻意和自己过不去,但由于没有深思熟虑,没有权衡风险和潜在结果,导致自己不得不面对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世上没有人想要变得肥胖、破产或离婚,但这些后果往往是(甚至总是)一系列微小而糟糕的选择累积造成的。

举个例子,你被大象咬过吗?蚊子呢?真正「咬人」的是生活中的小事。

偶尔,我们也会看到一些重大错误会瞬间毁掉一个人的事业或声誉,这些错误的选择会产生重大影响。但是我们在这里要谈的并不是那种巨大挫折或悲情时刻。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常做出的看似无关紧要的微小选择才是我们应当重视的。我说的正是那些你以为根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决定。可正是这些小事不可避免地、可预见地妨碍了你的成功。无论它们是愚蠢的举动、无足轻重的行为,还是伪装成积极的选择(这些尤其危险),都会让你偏离正轨,只因为你对它们浑然不觉。对这些让你偏离正轨的小动作,你可能无暇顾及,可能一不留神就着了道,也可能毫无察觉。

此时复利效应发挥了作用,没错。它总是会发挥作用的,还记得我们先前说的吗?但在这种情况下,它对你不利,因为你仍在梦游。

例如,你灌下了一整瓶碳酸饮料,干掉了一大包薯片,而直到你把最后一片薯片塞进嘴里,你才突然意识到你毁了一整天的健康饮食计划——你甚至都不饿。你窝在沙发里,浪费了两个小时看毫无意义的电视节目——算了,也不要设定得这么严,就当是在看教育纪录片吧——然后你才意识到,你还要准备一场重要的演讲以获得一个有价值的客户。又或者,你下意识地对你爱的人撒了一个谎,而告诉他真相本来没什么大不了。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情况?

因为你不假思索就做出了选择。只要你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做出选择,你就无法有意识地选择改变那些无效行为,并将其转化为富有成效的习惯。

是时候清醒过来,并做出自主选择了。



4.对自己百分百负责



指责别人很容易,不是吗?

「我没有出人头地是因为我的无能上司。」「要不是那个背后捅刀子的同事,我早就升职了。」「我总是心情不好,因为我的孩子快把我逼疯了。」

在恋爱关系中,我们尤其善于指责对方——要知道,每个人都认为对方才是需要改变的那个人。

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向我抱怨他的妻子。而据我观察,她是一位堪称出色的女士,他能拥有这样一位贤妻真该感到幸运。我跟他也是这么说的,但他继续对她横加指责,说他的各种不快乐都是拜她所赐。就在那时,我和他分享了一段真正改变了我自己婚姻的经历。

有一年感恩节,我决定为妻子写一本感恩日记。在一整年的时间里,我每天至少记录一件我欣赏她的事情,比如她与朋友互动的方式、她如何照顾我们的狗、她新铺的床铺、她做的丰盛饭菜,或者她当天漂亮的发型等。我留心寻找着妻子所做的那些让我感动的事情,或者是她身上透露出的我所欣赏的特质、特点或素养。我一整年都偷偷地把它们写下来。到那年年底,我写满了一整本日记。

当我在接下来的感恩节把这个礼物送给她时,她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这是她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甚至比我在她生日时送给她的宝马车还要好!)有趣的是,受到这份礼物影响最大的人是我而不是她。

所有这些日记驱使我把注意力集中在妻子的积极方面。我有意识地寻找她做得「对」的地方。这种发自内心的关切压倒了我可能会对她有所抱怨的任何事情。我再次深深地爱上了她(也许比以前更爱,因为我看到了她性格和行为中的微妙之处,而不是那些浮于表面的特质)。我每天都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她、感激她,并努力发现她最好的一面。这让我在婚姻中以不同的方式示人,当然,这也让她以不同的方式回应我。很快,我在感恩日记里写下了更多的东西!

只因我选择每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录下我感激她的所有事情,我们经历了婚姻中最美好的时光,而且只会越来越好。

在我分享了我的经历之后,我的朋友也决定为他的妻子写一本感恩日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他对自己婚姻的态度就完全改观了。他选择寻找并关注妻子的积极品质,这改变了他对妻子的看法,进而也改变了两人的互动方式。结果,他的妻子在回应他的方式上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并如此循环往复。

或者,我们可以说,如此「复利倍增」。

我18岁那年在一次研讨会上接触到「个人责任」的概念。从此以后,这个观念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

即便你抛开这本书的其他内容,而只实践这一个观念,你的人生也会在两三年内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于会让你的朋友和家人忘记「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18岁那年参加的那个研讨会上,演讲者问:「在维持一段人际关系的过程中,你有多大比例的共同责任?」我当时年少轻狂,自以为对真爱之道了然于心。此类答案自然不在话下。

「50/50!」我脱口而出。这太显而易见了。双方必须愿意平均分担责任,否则就会有人占便宜。

「51/49。」有人喊道,他认为自己必须比对方多付出一点。毕竟人际关系不就是建立在自我牺牲和宽宏大度的基础上吗?

「80/20。」另一个人喊道。

演讲者转身走到白板架前,用黑色大字写下了「100/0」。他说:「你必须愿意百分之百地付出,而不期望得到任何回报。只有当你愿意为这段关系的成功承担百分之百的责任时,这段关系才会维持下去。否则,一段听天由命的关系到头来就是大难临头各自飞。」

哇哦,这可不是我意料中的答案!但我很快就明白了这个观念将如何改变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我始终对我所经历的一切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对我的所有选择和我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事情的所有反应方式完全负责,我就拥有了力量。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对我所做的、没做的,以及如何回应别人对我做的一切,都全权负责。

我知道你会觉得,你当然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当然,我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所遇到过的人里,没人嘴上不这么说。

但你再看看大多数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如何做的吧,他们总是一副受害者心态,对别人妄加指责,推卸责任,总是期待别人或政府来解决他们的问题。如果你曾经因为迟到而责怪交通堵塞,或者把自己的坏心情归咎于你的孩子、配偶或同事,那么你就没有承担百分之百的个人责任。

你开会迟到是因为有人在用打印机?可也许你不该傻等到最后一刻!是你的同事搞砸了你的演示?难道你不应该在演示前自己再检查一遍吗?和不讲理的孩子相处不来?实际上有无数精彩的书和课程可以帮助你学习如何处理此类问题。

只有你自己才能对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负责,也只有你自己才能对别人对你所做的事情做出回应。

这种自主心态彻底改变了我的生活。运气、环境或有利形势都不那么重要了。一切都取决于我。我可以自由翱翔,无拘无束。无论谁当选总统,无论经济多么不景气,无论谁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我始终百分之百地掌控着自己。

通过将自己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受害者心态中解放出来,我就如中了大奖一般。我拥有了掌控自己命运的无限力量。



5.你可以变得幸运



也许你认为自己没能成功只是运气不好。但实际上,这只是另一个借口。变得富裕、快乐、健康,与最终破产、抑郁、不健康之间的唯一区别,在于你所做的选择。其他任何事情都无法改变这一切。

关于运气:我们其实都很幸运。

只要你还活在世上,拥有健康的身体,橱柜里还有一点食物,那你就是无比幸运的。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幸运儿」,因为除了拥有基本的健康和温饱,运气可以仅仅归结为一系列的选择。

当我问理查德·布兰森,他是否觉得自己的成功可以部分归因于运气时,他回答说:「是的,当然,我们都很幸运。如果你生活在一个自由的社会,你就是幸运的。幸运每天都围绕着我们;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幸运的事情时常发生在我们身上。我并不比其他人更幸运或更不幸。不同的是,当幸运降临在我身上时,我会抓住它。」

啊,这话听着确实是出自一个因智慧而被封爵的人之口。既然谈到了这个话题,我得说我们常听到的那句老话——运气是机遇与准备的结合——是不充分的。我认为,运气还有另外两个关键要素。

获得幸运的(完整)公式:

准备(个人成长)+态度(信念/心态)+机遇(好事临门)+行动(做点什么)= 幸运

准备:坚持不懈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做好准备——无论是你的技能、知识、专长、人际关系,还是资源——这样你就有足够的能力在重大机遇出现时(运气「降临」时)对其加以利用。然后,正如著名歌手碧昂丝说过的一句名言:「我不喜欢赌博,但如果有一样东西我愿意赌的话,那就是我自己。」

态度:这是大多数人与幸运失之交臂之处,而理查德爵士坚信幸运就在我们身边也源于此。问题仅仅在于,你是否将各种情况、对话和环境视为幸运。你看不到你不去寻找的东西,你也找不到你不相信的东西。

机遇:你也有可能创造自己的幸运,但我在这里所说的运气却不是事先计划好的,它要么来得更快,要么与预期不同。在公式的这一步,运气不是能勉强来的。它是一种自然现象,而且往往是自动出现的。

行动:这就是你的切入点。无论你的好运是来自宇宙、上帝、幸运精灵,还是任何你认为会给你带来好运的人或物,现在你要做的就是去将好运转化为行动。这就是理查德·布兰森和约瑟夫·沃林顿的区别。约瑟夫是谁?没错,你从来没听说过这人。那是因为当幸运降临时,他没能把握住。

所以,不要再抱怨你的牌太烂,或总是把自己遭受的重大挫折挂在嘴边,或是其他类似情形。无数人的条件还不如你,遭遇的障碍比你更大,但他们却比你更富有、更有成就。

运气是一个机会均等的分配器。幸运女神会眷顾所有人,但你必须仰望天空,而不是一叶障目。当幸运的光芒照下,全看你能否以身承载。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21世纪初,我受邀成为一家新创企业的合伙人。我为这项业务投入了大量资金,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工作了近两年,到头来却发现我的合伙人管理不善,挥霍了所有现金。我损失了超过33万美元,但我没有起诉他。

事实上,我后来因为个人原因借给了他更多的钱。最根本的一点是,投资失利是我自己的错。

我同意成为他的合伙人,却没有对他的背景和个人品格做足够的尽职调查。在我们合作期间,我没有对自己的预判加以核查。我可以用「我信任他」来为自己辩解,但事实是,我犯了懒惰的毛病,没有勤于关注公司财务状况。我不仅做出了开始这段关系和事业的选择,还做出了对许多明显风险和警告信号视而不见的选择。因为我选择了不对生意负全责,所以到头来,我也要对结果负责。

当我认识到这些错误行为时,我选择不再浪费时间纠结于此。相反,我舔了舔伤口,吸取教训,继续前进。事后看来,即使在今天我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重新振作起来,再接再厉。

我现在向你提出挑战,要求你也这样做。无论在你身上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好是坏,是成是败,都要对它负全责,担起百分之百的责任。我的导师吉姆·罗恩说过:「你从童年走向成年的那一天,就是你对自己的人生负起全部责任的那一天。」

今天是你的毕业日!从今天起,选择对自己的人生百分之百地负责。杜绝一切借口。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只要你对自己的选择承担个人责任,你就能获得自由选择的权利。是时候做出选择,掌握主动权了。

一起聊聊:


  • 你有什么能体现复利的好习惯吗?

  • 你怎么看「对自己百分百负责」的观点?


本资源收集于网络,只做学习和交流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请购买正版授权并合法使用。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原文链接

MpHub下载Word/Doc 下载PDF 下载Markdown